引言 在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内部,语法表达方式、标记手段受到该语言语序结构规则的制约,在不同的语序背景下,语法化的实现途径和发生机制有所不同。汉语的语序并不是古今完全一致的,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变化。类型学家通过提取某一个或几个典型参项对语言进行语序类型的分类,试图发现不同语言中存在的共性特征,以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人类语言普遍原则的概括。本文考察汉语史上语序的改变与动词语法化的关系,反映相关语序类型特征的变化对动词语法化的影响。 在考察人类语言结构和语法系统的发展变异时,语序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Hopper和Traugott(1993)认为,语序的变化深刻影响着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孙朝奋(Sun 1996)以具体实例描述、解释了汉语史上的词序变化与词汇语法化的关系,吴福祥(2003)运用语言类型学理论分析了SVO型语言中所存在的两种伴随介词的演变模式,刘丹青(2003)从语序类型学的角度,构建了汉语语法研究的介词理论,对一些重要的语法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张谊生(2009)分析了介词悬空现象,认为“汉语话题优先,动词支配成分的前置比较普遍,进而影响到介词宾语也可以前置而悬空”,揭示了介词悬空的语序因素。李宗江(2003)立足语序的历史变化分析了句末处所介词短语虚化及介词的词缀化,认为汉代以后汉语的介词短语向动词前移动,在原介词短语位置残留的成分容易语法化。这些研究或运用类型学理论将语序作为考察语法变化的重要参项,或从一般语序的角度分析某些成分的语法属性,直接启发了我们对因语序的历史演变所导致的语法化发生模式、语法化性质和途径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本文主要考察汉语史上语序的改变与动词语法化的关系,反映相关语序类型特征的变化对动词语法化的影响。 一 SVO语序、V的位置对动词语法化的制约 与后世汉语相比,先秦汉语是一种内部相对比较一致的SVO语序,介词及介词短语的位置大致符合SVO语言的“蕴涵原则”,PP(介词短语)大多居于动词之后。①这种动词居中的语序不利于连动结构中后一动词的语法化。例如: (1)朕塈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尚书·舜典》) (2)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史记·高祖本纪》) (3)越王勾践射伤吴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在以上SVO语序格式中,由于宾语的居后,限制了第二动词“惊”、“破”、“伤”语法化的深入,因此,尽管第二动词在语义上表示结果,但在句法上还没有成为补语。②第二动词的语法化受句法位置的影响,只有当其后没有宾语并在句法上处于裸露位置时才有发生语法化的可能。 我们可以运用焦点理论来解释这种情形。汉语是焦点居后型语言,从人们的认知心理看,充任焦点的成分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说话者最想表达的信息,在人们心理中显著度最高,如果该焦点词语经常被使用(惯用化),就可能发生泛化,词义被磨损,焦点意义被淡化,导致结构的重新分析,我们称之为“去焦点化”。当宾语居前或宾语不出现时,以上“震惊”类并列连动短语就出现在句子的后半部,表示结果的“惊”等处于句末焦点位置。例如: (4)宫庭震惊,发激楚些。(《楚辞·招魂》) (5)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文心雕龙·炼字》) (6)譬犹吹箫笙,箫笙折破,气越不括。(《论衡·论死》) (7)人为人所殴伤。(同上) 例(4)-(7)无后续宾语,与SOV语序一样,V处于结构的后段。大约从东汉开始,汉语“震惊”类短语开始缩紧,由并列连动初步语法化为动补结构,六朝时普遍定型化,融合为一个更紧凑的句法单位。这种变化是由第二动词“惊”等的语法化引发的,这与我们上文的分析是一致的。从焦点理论的角度看,第二动词的语法化、动补结构的产生应该发生于无后续宾语的句法环境中,因为只有处于句末位置,其源结构中的第二动词才能成为句子的焦点。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把表示结果的第二动词确定为句子的焦点③,并且认为处于该位置的成分容易发生语法化,从而使得并列连动结构语法化为动补结构。语法化以后的第二动词如果继续处于句子的焦点位置,则可能进行深度语法化,最后成为一个标记成分。典型的例子是“了”、“着”、“过”的语法化。如动词“着”,在助词化之前,“着”有一个补语化阶段,其句法条件是“V+着”,即“着”后没有宾语。例如: (8)如莲花叶在于水中,而不为水之所玷着。(《佛本行集经》卷23) (9)径须刚捉着,遮莫造精神。(《游仙窟》) (10)游奕探着,奏上霸王。(《汉将王陵变文》) 例(8)-(10)中的“着”分别表示前一动词“玷”、“捉”、“探”的结果,位于句子的焦点位置,并在此位置进行了语法化。“着”语法化为结果补语后,如果其后是悬空的,则仍然是句子的焦点,因此“去焦点化”机制继续发挥作用,“着”被进一步抽象化,最后语法化为一个助词。在例(11)-(13)中“着”已衍化为持续助词: (11)恶者留着,纳于官里。(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12)前日到岩头石霜底阿师出来,如法举着。(《祖堂集·岩头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