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佛教中的一派,注重“顿悟”,常以师徒间的问答作为使人开悟的手段。这种师徒间的问答被记录下来并传至后世就是“语录”,既然是师徒间的问答,那么“语录”就应是口语的实录。因此,禅宗语录不仅是研究禅宗思想演变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考察近代汉语的重要的语料之一。事实证明,前修时贤通过对唐宋时期的禅宗语录如《六祖坛经》、《祖堂集》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大都体现在词汇、语法方面,而在语音方面略显不足。 《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编,是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禅宗的一部重要语录汇编。该书四十八卷,收集了上自南岳怀让,下至南岳十六世祖佛照德光,共三十七家禅师的言行。《古尊宿语录》收录的禅师人数虽不及《祖堂集》、《五灯会元》,但对禅师的言行记述则比较详尽,不仅有行迹、拈古、奏文与帝王的对答,而且有偈颂。偈颂为韵文,其韵脚是研究语音的最好资料之一。禅师所作偈颂应不受格律的限制,其追求的应是韵脚的和谐、朗朗上口的效果。因此,禅师的偈颂用韵反映的应是时音,或是通语,或是方言。 我们对三十七位禅师中有偈颂的十八位禅师的用韵作了全面的考察(禅师及用韵概况见附表),在方法上,采用“丝贯绳牵法”,系联韵脚,对照《广韵》音系,确定每一韵段的押韵组合,统计各种押韵的组合频率,在这个基础上确定韵部间的异同或归并,从中归纳偈颂的韵部系统。在附表中凡是没有合韵的基本上是以宋代通语18部为基础进行押韵,但也有一些韵段超出18部体系,以18部中的某两部相押。本文重点讨论其中异常相押的性质。
一、萧豪尤侯 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因僧请益五位有颂》:187“(到)造走”。原文:“兼中到,黑白已前休作造。须明露柱未生儿,莫认狂辞途路走。” 文偃匡真禅师《通宾主》:338“休遥”。原文:“自远趋风问,分明向道休。再三如不晓,消得个非遥。” 云峰文悦禅师《示学者》775“(了)草宝咬口”。原文:“赫日光中谁不了,底事堂堂入荒草。担簦负笈苦劳心,从门入者非家宝。演宗乘,提祖教,千年枯骨何堪咬。南北东西归去来,拈得鼻孔失却口。”《颂古》:775“(道)草晓走”。原文:“平常心是道,举步入荒草。翻嗟王老师,到底不能晓。玉兔金乌任飞走。”《颂古》775“(斗)恼老”。原文:“休问藏身北斗,撩他露柱烦恼。跳撞入灯笼,穿却湖南长老。” 在宋代韵文中,萧豪尤侯相押,四川词韵2例(鲁国尧1981)、福建词韵16例(鲁国尧1989)、诗文韵22例(刘晓南1999)、江西词韵35例(鲁国尧1992)、诗韵20例(杜爱英1998)、湖南诗韵2例(田范芬2000)、温州诗韵6例(丁治民2003)。鲁先生指出:“在宋元江西词中,这种通叶现象显得颇为突出,4300首词中有35例,不少著名作家亦然,范围遍及全省。”杜爱英发现中古的萧豪尤侯两部在现代江西方言的好多点中韵母相同,如南昌话中“偷投超烧”的韵母为[εu],余干话为[εu],宜春话为
,都昌、抚州同为[eu],临川话为[ε:u],据下断语:萧豪尤侯通叶当是宋代江西方音的反映,但并非宋代江西方言所独有的特点。现代闽南话、莆田话豪韵和侯韵的白读仍为[au];今湘方言的益阳话中,萧豪部与尤侯部的韵母多相混,如“头逃、抖祷、走早、漏赵”的韵母为[au]。这一现象在《古尊宿语录》中有5例,其中云峰文悦禅师就有3例,而文悦禅师为南昌人,因此,云峰(文)悦禅师偈颂中3例萧豪尤侯相押反映的是宋代江西方音的特点当无疑义。《古尊宿语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二、《禅林僧宝传》卷二一、《续传灯录》卷三等载:石霜楚圆慈明禅师为全州清湘(今广西桂林)人,少为儒生,潜心举业。二十二岁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出家。闻汾阳善昭之名,遂前往依止,二年后得悟。服侍善昭左右七年,尽得宗旨,嗣其法。……后欲归乡省母,过筠州(今四川筠连),见晓聪法师,依止三年。又游仰山,住袁州(今江西宜春)南源广利寺三年。……后住石霜山(今湖南浏阳境内)崇胜寺,大扬临济宗风。《古尊宿语录》卷一八、《景德传灯录》卷一九、《传法正宗记》卷八、《人天眼目》卷二等载:云门文偃匡真禅师,俗姓张氏,世为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少从嘉兴空王寺志澄出家。初参睦州(治所今浙江建德)道踪领得玄旨,又参雪峰义存。出住韶州(治所今广东韶关)云门山光泰禅师,法侣云集。世称“云门文偃”。慈明禅师游历之所多为萧豪尤侯相押之地,如四川、江西、湖南等,而文偃匡真禅师游历之地仅为今浙江和广东两省,而这二地尚未见到萧豪尤侯在古文献中相押或在现代方言中同韵母的现象。但雪峰义存禅师为泉州人,虽其偈颂中未见两韵相押的现象,(周长楫1994)但在宋代福建文士笔下两部相押38例中就有4例见于为操闽南话刘克庄和苏颂两人诗作中。因此,二位禅师偈颂中的这一现象可能是受到了具有该特点的方言影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