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典、韵书以及其他历史文献在汉字的使用以及呈现形式上存在多样性,这就使得汉字在形体、读音、意义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给历史汉字标注今音,往往能使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单化,也可以充分体现出字典、辞书编纂者的判断能力和学识水平。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割裂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使注音与字形、释义出现矛盾,妨碍使用者的视线。《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是目前收录汉字最为丰富的大型权威工具书,总共收录了54578个字头,其中包括大量的异体字,它为每个汉字标注今音,实际上也就是第一次大规模地整理历史汉字的读音。但是由于《大字典》出自众人之手而统筹兼顾不够,注音上顾此失彼、前后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主要以《大字典》为例,举证正确理解字际关系对历史汉字审音工作的意义。我们所说的字际关系,包括字与字的异体关系、字与字的异词关系、汉字在文献中的实际运用等方面。 一 互为异体的两个或多个字当保持注音上的一致性 异体字是音义相同的一组字。互为异体的两个字或多个字,其读音上应该是相同的。《大字典》对异体字注音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其中一个标注读音,另一个注明“同某”而不注今音,但也有许多列为异体而同时标注今音的现象。不管如何处理,异体字的读音应当一致。但是我们查检《大字典》的注音,经常可以发现异体字而标注不同读音的现象。例如: 《大字典·玉部》:“
,璧
。《说文·玉部》:‘
,石之有光,璧
也。出西胡中。’”今读取《集韵》力求切注音liú。[1][p1115]又:“珋,有光石。《广韵·有韵》力久切:‘珋,石之有光,璧珋也。’”今读取《广韵》力久切注音liǔ。[1][p1108] “
”与“珋”意义相同,前者注音liú而后者注音liǔ,则割裂了两者的相互联系。《说文·玉部》:“
,石之有光,璧
也。出西胡中。”徐铉注音力求切,朱翱注音力舟反,均读平声。《广韵·有韵》力久切“珋,石之有光,璧珋也。《说文》本音留。”字形作“珋”不作“
”,但明显所指相同。《广韵》言“《说文》本音留”而尤韵力求切小韵下无“珋”或“
”字。段玉裁注:“璧
,即璧流离也。……《西域传》曰:‘罽宾国出璧流离。’‘璧流离’三字为名,胡语也。犹珣玗琪之为夷语。汉武帝梁祠堂画有璧流离,曰王者不隐过则至。……梵书言‘吠瑠璃’,‘吠’与‘璧’音相近。《西域传注》孟康曰:‘璧流离,青色如玉。’今本《汉书》注无‘璧’字。读者误认正文‘璧’与‘流离’为二物矣。今人省言之曰‘流离’,改其字为‘瑠璃’,古人省言之曰‘璧
’。‘
’与‘流’、‘瑠’同音。”[2][p19]《玉篇·玉部》:“
,音留。《说文》云:石之有光,璧
也。出西湖中。亦作珋。瑠,同上。”《广韵·尤韵》力求切有“瑠,瑠璃”,与“《说文》本音留”相合。可见,“
”、“珋”、“瑠”所指相同,是一组异体字,而《大字典》“
”字依《集韵》力求切注音liú,“珋”依《广韵》力久切注音liǔ,这就使得音义完全相同的“
珋”二字似乎变成了两个不同的词。《广韵》力求切虽无“珋”字,但《广韵·有韵》力久切有“珋,《说文》本音留”,且力求切收有“珋”之变体即后世通行的“瑠”字。同时“珋”字音平声在其他各类注音材料中也不罕见。例如《文选·郭璞〈江赋〉》:“珕珋璇瑰,水碧潜琘。”李善注:“《说文》曰:珋,石之光者。音留。”《玉篇·玉部》:“
,音留。……亦作珋。”都表明“珋”当音平声。因此“
珋”二字当统一注音liú。又如: 《大字典·车部》:“辁,①古代无辐的木制车轮。《说文·车部》:‘辁,蕃车下庳轮也。一曰无辐也。’②同‘輲’,载柩车。《集韵·狝韵》:‘輲,载柩车也。或作辁。’”今读取《集韵》逡缘切注音quán。[1][p3530]又:“輲,①同‘辁’。《玉篇·车部》:‘辁,无辐曰辁。輲,同辁。’《集韵·仙韵》:‘辁,《说文·车部》:辁,蕃车下庳轮也。一说无辐曰辁。或从耑。’②载柩车。《集韵·狝韵》:‘輲,载柩车也。’”今读取《广韵》市缘切注音chuán。[2][p3545] 从文献资料看,“无辐”与“载柩车”之字可以写作“辁”,也可以写作“輲”,“辁輲”是一对完全的异体字,“辁”字注音quán而“輲”字注音chuán,则使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混乱。《说文·车部》:“辁,蕃车下庳轮也。一曰无辐也。”徐铉注音市缘切,《五经文字》、《广韵》同,《万象名义》、《玉篇》视专反(切),读音相同。《集韵》淳沿切下称引《说文》,与徐铉注音同。《周礼·春官·巾车》:“连车组挽有翣羽盖。”郑玄注:“为辁轮,人挽之以行。”贾公彦疏:“《杂记》注引许氏《说文》曰:有辐曰轮,无辐曰辁。则人挽行者皆是无辐曰辁。”释文:“辁,市专反。”也与徐铉注音合。这个读音折合为今音读作chuán。而《大字典》取《集韵》逡缘切注音quán。《集韵》逡缘切:“辁,车下卑轮谓之辁。”这是“辁”字异读。这样处理虽然与“辁”字声符较合,但至少有两点不妥。一是从前列各家注音看,除《集韵》之外一般不载此音;二是不能处理“辁”、“輲”之间的异体关系。《玉篇残卷·车部》:“辁,视专反。……《说文》藩车下卑轮,一曰无辐。輲,《声类》亦辁字也。”《万象名义》、《玉篇》、《广韵》、《集韵》也都列“辁輲”二字为异体。《礼记·杂记》:“载以輲车入自门。”郑玄注:“輲读为辁,或作槫。许氏《说文解字》曰:有辐曰轮,无辐曰辁。”释文:“輲,依注作辁及槫,同。市专反。”同样是列“輲辁”为异体,同注市专反音。《大字典》“辁”下注明“同‘輲’”,“輲”下注明“同‘辁’”,而读音却是“辁”字依《集韵》逡缘切注音quán,“輲”字依《广韵》市缘切注音chuán。可是《玉篇·车部》明明是“辁,市专切。有辐曰轮,无辐曰辁。輲,同上”,《广韵》市缘切下明明是“輲,无轮车名。辁,上同”。所以说“辁輲”二字分注不同读音是不妥当的。无论从历史注音的角度,还是从“辁輲”的字际关系看,“辁”字都应该依《广韵》市缘切注音chuán。为了迁就字形而取一个认可程度不高的异读标注今音,难免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