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被认为具有“拯救美国”之功效的“揭发黑幕运动”。对于这场由大众传媒唱主角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美国人编撰的新闻史均作了比较详细记载,而我们中国人编撰的几本有关“外国新闻事业史”的著作和教材,只有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有所提及,他在论述普利策及其《世界报》同“社会大黑洞”“进行不屈不挠地揭露与抗争”时说:“以后兴起的揭丑报道与揭丑记者,即所谓‘扒粪运动’与‘扒粪记者’也就源于此。”①其他著作对此都没有提起过,仿佛美国新闻传播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这回事。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批青年学者开始关注这一历史事件,从新闻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了较为全面研究,发表几十篇论文,肖华锋还在自己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舆论监督与社会进步——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研究》。这些论文和著作对美国揭黑运动的发生背景、发展经过、主要揭黑报刊、主要揭黑写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论述,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试图从报刊理念、媒体制度、新闻传统和社会风气等几个方面论述这场运动成功的历史经验,隐含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黑幕揭发运动为什么能在美国发生并取得成效? 一、新闻传统与揭黑运动 笔者所见到的国内外有关著作和文章,对于揭黑运动“始”“终”界限的划分不尽相同。多数说在20世纪初。如埃默里等人认为,“黑幕揭发时代是从《麦克卢尔》的杂志1902年年底发表三组重要的系列文章开始的。”② 展江把这场黑幕揭发运动的肇启时间定于1903年,他还在2003年写过一篇揭黑幕百年祭的文章。③ 肖华锋将揭黑运动明确划定在1903年至1912年的十年间。④ 美国传媒史的作者大卫·斯隆认为,黑幕揭发运动的前兆在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20世纪初期达到高潮。⑤ 我国著名政治学教授刘绪贻说:“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20年,新闻记者展开了强大的‘揭发黑幕’运动。”⑥ 笔者认为,斯隆等人的意见比较中肯。与任何事情一样,作为舆论监督的黑幕揭发也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视角看,“揭黑”前兆不只在19世纪80年代,最早可以追索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的“新闻声讨”。1858年,美国新闻史上曾发生过一个“泔水牛奶”事件——在一个《插图新闻》上,反复刊载插图,描绘病弱垂死的母牛被迫勉强起身产奶,而这些污染了牛奶最终送到纽约的婴儿口中。⑦ 另外,还有一些记者深入到监狱、收容所和其他公共机构,寻找那里的黑暗情形加以揭发报道。70年代,揭黑有所发展,以稳健著称的《纽约时报》勇敢奋起,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揭露大名鼎鼎的纽约政治巨人威廉马·西·特威德的贪污腐败行径,并使得被揭露者进了监狱;普利策利用手中的《圣路易快邮报》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发起攻击,把“新闻声讨”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使《圣路易快邮报》大获成功,而且奠定了他作为“没有党派偏见的社会评论家的地位”。 当然,早期的普利策利等人用报纸“揭黑”,其主要目的还是出于经营考虑,以“声讨”、“揭露”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以扩大销数。到80年代,普利策进入纽约,掌握了《纽约世界报》,“揭黑”做派又有所发展,增加了几分改革社会的自觉性。研究者指出,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在社论与新闻中不断揭露贪污、攻击不正当的财富,发动社会运动改革社会弊端”。⑧《纽约世界报》上刊登的刺激性新闻中,有不少是揭黑新闻,它所宣布的十点鼓动社会改革纲领就包括有“惩办贪官污吏”、“惩办买卖选票者”、“惩办在选举中压制雇员的雇主”。翻开《纽约世界报》,随处可见对赌博、卖淫、酗酒、贪污、贿赂、偷税漏税等社会丑恶行为的揭露和抨击。 同时代的其他报纸也都是如此。E.W斯克里普斯的创造了“精细的消息、人情味特稿、大胆的新闻报道、对地方改革的关注,以及战斗的独立的社论意见构成了”他的“办报模式”。⑨ 他的报纸充满着“抗议精神”,1884年因他的报纸揭露辛辛那提市坎贝尔腐败集团的犯罪事实,以致愤怒的市民将市政厅焚之一炬。新《太阳报》在19世纪90年代初也发表了《穷人的孩子》、《另一半人怎样生活》等揭黑作品。《芝加哥论坛报》1894年财经编辑亨利·D·劳埃德出版了揭黑力作《财富反对共和》,第一次揭露美孚石油公司发家黑幕,劳埃德也因此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幕揭发者。⑩ 进入20世纪后,由于中产阶级的形成、公共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工人运动的兴起、独立报纸的概念成熟等各方面因素的推动,尤其有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揭开的进步时代做背景,“揭黑”出现了高潮。《麦克卢尔》1903年的1月号同时刊载林肯·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之羞》、埃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和雷·贝克的《工作的权利》等3篇文章,分别从政界、企业界和劳工界三大领域对美国社会弊端进行无情的揭露,标志着黑幕揭露运动高潮的到来。 之所以说是高潮,主要是与19世纪中后期的“新闻声讨”阶段相比较,二十世纪初的黑幕揭发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全方位,二是多形式,三是大规模。所谓全方位,揭发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所谓多形式,除了报纸,还有杂志期刊,尤其杂志期刊唱了主角;除了揭黑记者,更有揭黑作家,并且揭黑作家的揭黑文学作品占了举足轻重位置;所谓大规模,指发表的作品多,刊登揭黑作品的报刊多,产生的影响大。 当然,这一时期的黑幕揭发活动之所以特别被人提起,一个重要原因是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一段“恶语”。他于1906年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成员上,挖苦揭黑名篇《参议院的叛国者》的作者斯蒂芬斯,说他像小说《天路历程》中的“扒粪者(muckraker)”,“一味地向下看,手里拿着粪扒……给他一定闪闪发光的皇冠,他也不会把目光从污秽处收回、抬起头”。罗斯福对揭黑者的这一虐称流传开来,一些“黑幕揭发”记者,欣然视其为荣耀的徽章。(11) 由此,“黑幕揭发”不仅轰动当时,而且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