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中国新闻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西方文献中,找不到“舆论”与“监督”这样的搭配①。“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是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②,本文涉及了这两个方面,“舆论监督”中包含了“批评报道”,“批评报道”也涉及了“舆论监督”,为便于表述,本文统称为“舆论监督”。唐惠虎在《舆论监督论》中指出,“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的体现。社会主义舆论是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尽管舆论监督的范围比较广、手段也多样,但主要载体是媒体,重点是公共权力的监督。因此,本文确定在这个范围进行阐述。 衡量媒体是否开放,很大程度要看舆论监督的生态环境如何。这种生态环境指舆论气候、舆论氛围,亦即舆论监督存在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舆论监督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外部多维复杂环境及媒介自身环境因素③。 一、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互为作用 舆论监督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对舆论监督能否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舆论监督往良性发展的基础;而舆论监督的效果显示出来了,又反过来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反之就有可能弱化。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1.政治生态环境是舆论监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能强化舆论监督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文革”期间正常的舆论监督完全消亡,正是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使然;真理标准讨论的时候,舆论监督得到恢复和提升,也正是体现了当时政治生态的优化。 媒介生态理论认为,媒介系统与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依存关系。媒介只有通过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与社会生态环境进行循环互动才能生存。④ 舆论监督依存于良好的政治的生态环境,及在这种环境作用下的周边社会环境。舆论监督的良好生态首先体现在政治生态环境,也就是要得到有民主政治素养和新闻执政理念的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良好的舆论监督生态还体现在有良好的民意舆论环境,以及明晰的、宽严适度的法律环境等。没有这些适宜的生态环境作保障,舆论监督将寸步难行。我国党管媒体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在这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之中,政治生态环境是保障舆论监督顺利施行的最重要的要素,它从一开始就牢牢地把握着舆论监督,影响着舆论监督的全过程。 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媒体可以放开手脚地对社会上不当、不公、不义的问题进行揭露和批评,让公众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上可通民意,下可达政令,舆论监督在这时就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反之,在封闭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媒体只能蹑手蹑脚地进行一般化的信息传达,不能发掘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民意的通达,社会风气每况愈下,舆论监督效果微乎其微,形同虚设,最终导致社会的安全阀承受不住而崩溃。正如中医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舆论监督带来信息的通达能够让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氛围之中,倘若不通畅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舆论监督经历了几次起伏,每一次的起伏无一例外地都与当时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后文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可以说,政治生态环境是决定舆论监督能否发挥积极效果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作保障,舆论监督只能是摆设。 给舆论监督创造一个有利的政治生态环境,并不等于说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政府一方面不应该过分地干预媒体应该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应为公众提供更多的讨论空间,让人们拥有更多畅所欲言的自由,使信息达到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经常对舆论监督的走势进行分析,职能部门加强与媒体的协调,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处理和解决,做好这一工作也是对舆论监督环境的优化。 2.舆论监督能反作用于政治生态环境,影响和推动政治生态环境更加优化。 舆论监督一方面蕴含着政治参与者的政治意识、政治倾向、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意识、民情民意、公众价值取向,它既是监督公共权力、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又是保障公民权利免受侵犯的“盾牌”⑤。因此,舆论监督的成效如何关系到政治意识与社会意识能否实现无缝连接,从而影响政治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走向,它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维度,是社会文明的风向标,衡量和检验现代社会中公民人格的独立意识和自治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国,“舆论监督”的概念已经写进了党的工作报告,是我党倡导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建立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机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见其对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舆论监督对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对科学决策的影响——舆论监督能够保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性。 决策的背后是权力的运用,对于决策的监督,实际上还是对权力的监督。没有制约的权力决策,是没有公益性保障的决策。通过新闻舆论监督决策过程、决策方式和决策结果,不仅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也是政治文明建设所必须的。 一方面,有效的舆论监督可以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大众传播媒介是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直接让行政决策者了解公民意愿和要求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赋予公民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充分权利,体现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行政决策才能更准确地体现公民的意志和要求。可见,舆论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也是促使行政决策走向民主化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