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06.3,D6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62(2010)04-0111-11 讨论公民社会作为传播主体可以如何发挥其传播力量,以丰富现有的社会与政治话语,服务地方性社区和居于弱势的社群的传播需要,推动社会正义,进而实现其民主价值[1],是媒体研究与社会改革的题中之义。而对于传播能够解决社会中的长久问题和各种不平等的信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长久的特征[2]。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互联网,WEB2.0)的变革被认为能够给普通公民带来“技术赋权”[3]或“数字赋权”[4],使个人能够去做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从而主导自己的生活和环境。 随着中国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普通公民参与社会表达的渠道日益多元、迅速。从陕西“华南虎事件”到云南“躲猫猫事件”,从“南方雪灾”到“汶川大地震”,公民自发调查参与事件报道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现象被新闻传播学者冠之为“公民新闻”或“公民记者”现象,构成了世界上此起彼伏的“把新闻还给公民”[5],提倡“让自己成为媒体”的媒介改革运动的一部分①。它所指向的是公民的传播权与传播力量的生成,及其与公民社会的相互影响的问题。 然而,因为媒体政策的差异,中国大陆公民新闻的发展仍较为滞后、分散,尚未有成熟、体系化的公民新闻媒体,更多的是体现为单一公共事件的公民报道,如借助于博客、论坛发帖等形式。而大陆传播学者对于公民新闻现象的关注,也大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分析和论述,对于具体的实践仍缺乏实证的研究。反观台湾地区,有学者认为,与大陆和香港相比,“台湾的公民新闻发展得更早和成熟,部分是因为台湾的地下报章和地下电台,早已有了传统,而公民新闻媒体也得到了传统媒体所设奖项,获得主流认同。在台湾,公民媒体已细分主题,如保育、环境、社会福利、教育等,突破了主流媒体,成为社会改革力量。”[6]。并且因其公民新闻媒体和公民记者在实践上的系统性与持续性,使得研究者能够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更具针对性,也便于进行历时态的跟踪研究。 诚然,公民新闻的实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一个核心的现实关照应该是:传播与公民行动。在一个大众传播中介的社会中,我们如何构建一个促进社会多元表达和公民行动的公民媒体?公民传播的意义和路径何在?这是本研究将要回答的问题。本文将以台湾公共电视台PeoPo公民新闻平台及其公民记者为案例,在传播与赋权这一框架下展开问题的论述。在行文结构上,首先将交待研究的背景,然后通过文献探讨提出研究问题,再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发现与结论。 1 研究背景与案例简介 1.1 公民新闻媒体在台湾 台湾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解严之后呈现高度发展,报禁解除与有线电视的发展,使得媒体百家争鸣,但也乱象不断,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所诟病的一大“社会公害”[7,8]。同时,近几年台湾社会各界呼吁媒体改造的声浪日趋壮大。但媒体改造推动迄今,社会各界对媒体的评价不升反降,而面对外界强烈批评的媒体依然故我,甚至恶质的表现愈演愈烈[8]。而抗衡主流大众媒体产生的“社会公害”的尝试之一是推动公民媒体的发展——既有自上而下的精英支持,也有自下而上的公民社会的内生要求。 鼓励普通公民接近传播媒体,是公共电视的核心价值之一,网络的出现加速、拓宽了这一实践。2007年4月30日,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推出了一个跨越网络与电视的“PeoPo公民新闻平台”。它倡议“台湾的公民、团体利用PeoPo友善的平台,创新web2.0由下而上的媒体内容,透过公民对环境、议题的参与和监督,积极发声,让台湾的公民社会呈现更多元的对话平台。”台湾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达②,也成为公民新闻的巨大推动力量,使得“公民新闻2.0”[9]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模式。 1.2 PeoPo公民新闻平台 PeoPo是People Post的缩写,与闽南语中的“撇步”(即捷径)含义相同,意指普通民众透过PeoPo可以更快捷地“向外发声”。PeoPo将自身定位为“以公民生产、公民对话、公民行动,让自发性报道的新闻内容,藉由网络平台的讨论,进而让更多人参与甚至改变政策”。PeoPo是跨越网络与电视的平台,强调自由多元、个人观点及公共参与,不会审核与检查任何公民新闻(除非有色情信息或涉及版权问题)。 历经三年多的发展,PeoPo公民新闻平台已逐渐形成了它在社区、地方与社会的公信力和国际声誉,被视为台湾公民新闻实践的一个典范。截至2010年6月30日,PeoPo公民新闻平台共有3 851名公民记者,其中包含180多个NGO和NPO团体,累计发表文章达39 987篇。在PeoPo公民新闻平台的报道议题中,包含有社会关怀、生态环保、文化古迹、社区改造、教育学习、农业、生活休闲、媒体观察、政治经济等十个类别。其中主要的报道议题集中在社会关怀、生态环保方面,体现了公民新闻的公共性。 PeoPo在公民新闻的推动和实践上有其特殊之处。首先,PeoPo以公共电视台作为背后推动的力量,具有非营利特点,这与OhMyNews等营利性公民媒体存在很大差别。其次,PeoPo与其它网络平台和博客等个人媒体(personal media)所不同的是它在建制上的系统性:设有全职企划人员推广平台,开展公民记者培养,举办公民记者聚会,还有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五个新闻频道每周搭配选播公民新闻,并通过与Google News的合作使公民记者在博客的报道可以扩散到引擎搜索,从而增加新闻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同时,PeoPo还与台湾各大专院校新闻传播科系合作组建校园公民新闻站,培养青年力量。此外,PeoPo还举办每年一度的公民新闻奖,鼓励更多公民记者报道公共议题。这些都是本文选择该案例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