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孙迎光,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南京 210046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教育没有关注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将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仅仅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完整的人是摆脱了拥有感的人,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有关“全面”与“片面”的理论,有助于抵御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今天,揭示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切中市场经济社会现实中的人的发展问题,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1)05-0106-07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论文汗牛充栋,然而,关于完整的人的教育思想却鲜有论及,以至于“完整的人”这一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概念,对于许多教育研究者来说,竟是闻所未闻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面发展教育研究至今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揭示出的高度。

      一、“完整的人”出处与深刻内涵

      为什么“完整的人”的思想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是文本的原因。“完整的人”(totaler Menschen)出现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也就是说,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对象性的人和人的作品的感性的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所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对这样一段话,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文版中,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将totaler Menschen译为“完整的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将其译为“总体的人”。

      马克思还有一段话:“我们看到,富有的人和富有的人的需要代替了国民经济学上的富有和贫困。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在这样的人的身上,他自己的实现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对于这一段话,只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才用了完整的人的译法。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则译为“十分完满的生命表现的人。”

      庞世伟指出:“在马克思《手稿》中直接出现‘完整的人’的文本表述的出处只有两次,甚至在马克思以后的著作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也就是说,‘完整的人’(totaler Menschen)概念在马克思一生中仅仅用过两次而已。”①

      从文本上说,马克思的“完整的人”的思想被忽视有四个原因:一是一些学者认为《手稿》是马克思的未成熟的作品,他们对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关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及以后的文本。二是在教育研究中,从量和广度上解读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成为主流,完整的人之“完整”与这种“全面”不同。流俗的解读习惯阻碍着人们去发现和把握“完整的人”的深刻内涵,以至于与文本中“完整的人”失之交臂。三是“totaler Menschen”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只出现过两次。四是尽管出现过两次,只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才两次将其译为“完整的人”。

      理论上的忽视造成了完整的人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断裂。事实上,“完整的人”、“总体的人”、“十分完满的生命表现的人”这些译法上的差异没有本质上的重要性,关键是它的实质性的内涵。然而,为了加深人们对马克思的“totaler Menschen”思想的印象,本文只用“完整的人”这一种译法。

      什么是“完整的人”?弄清这一问题必须与马克思所讲的“片面”联系起来。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任何一个对象,只有当我们拥有它时,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时,或者当我们直接占有它,吃它,喝它,穿戴它,住它等等时,总之,当我们消费它时,它才是我们的。”②注意:这里的“片面”不是量和广度意义上的片面,而是“拥有欲”替代一切的片面。这种片面的人是异化的人,他的“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简单的异化即拥有感所代替。”③

      马克思的“完整的人”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种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变成人的。眼睛变成了人的眼睛。”④这里,完整的人必须扬弃异化,恢复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完整的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它以全面的方式(不是片面的、拥有欲支配下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完整的人”虽然在马克思文本中只出现了两次,却贯穿在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始终。人若不能完整地从拥有欲中走出来,就永远达不到全面。

      二、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但最主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全面与片面。流俗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将全面与片面理解为量和广度上的,全面就是A + B + C + D + E(当然是加得越多越好),片面就是指只突出一项。然而,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人不是简单地各个局部的累加。如果局部本身是拥有式的,累加成的全面就是拥有式的全面,这样的人就是拥有型的人,这种人拥有得越多就越片面。全面也不是“全才”,在某一领域,若一个学者的研究活动不再受功利性的拥有欲的支配和专业性的奴役(职能的痛苦的承担者),他在这一“局部”就不再“愚蠢而片面”,他就能达到“全面”:他全面获得自己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全面”具有纯粹、完全之意。人在局部就可以达到全面!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是“完人”、“圣人”,而是摆脱了以拥有感觉替代一切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