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偏颇与平衡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的量化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长顺(1952-),男,湖北钟祥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传播学研究,湖北 武汉 430200;景义新(1982-),男,河北巨鹿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传播学研究,湖北 武汉 430200

原文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的量化分析,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进行了理性反思和前瞻。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范畴重宏观发展范畴、轻传媒产业研究;研究建构整体分布较为合理,但具体不同范畴的建构明显失衡,以“发展宏观分析”和“产业经济”为重点,大众传媒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领域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后续研究应本着理性态度进行学术思考,并在理论和实践的关联中找到研究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水准,彰显研究的价值。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11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11)03-0160-06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软实力”,对于任何国家和地区而言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和发展趋势最平稳的国家之一,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转型国家,在加强国家硬件建设的同时,努力使国家的“软实力”快速提升,将成为中国持续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从国家发展战略看,作为核心“软实力”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极受重视。再从世界产业发展变革大趋势和中国产业发展升级现实需求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极优选项。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总是相互激荡与促进的,因此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促动下,理论研究得以蓬勃开展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产业实践。

      面对当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现状,本文力求从宏观视野上探讨其研究格局与脉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范畴、研究类型和对相关观点的理性反思。

      一、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国内有众多不同的见解,很不统一。因此,在回顾研究之前,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界定,是本研究的基础。

      首先,必须区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几个概念,即“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事业”等,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及其内涵。

      “创意产业”,源自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提出的“Creative Industry”,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1]。

      “文化产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定义把它阐释为“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2]。

      “文化事业”,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为:“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从事文化服务的事业。”[3]

      上述三个代表性定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具有行业性、文化性和服务性,但在本质上三者截然不同。

      首先,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虽然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这只是文化事业变革的过渡状态。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调整,一部分文化事业向企业化转型,使得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分离,两者开始有了清晰的界限,其中“经营性”成为区分的标志。

      而“创意产业”则强调经由“创意”带来的财富和就业,其核心是“创意”,即“创造力”,包括物质实体和精神文化的创造力,如创造建筑属于物质实体创意,制作电影属于精神文化创意。本文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应为“精神文化”层面的文化。这样看来,“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一个由“文化”、“创意”、“产业”三者链接组合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文化创意”,即要求在文化上有创意,而且这个创意是用来经营获利的。

      据此,本文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借助科技和知识产权,并通过个人或群体的创造力将精神文化转化为商品或有偿服务的产业。”

      (二)研究问题

      根据目前掌握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大致情况,本文提出了如下研究问题:

      一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范畴如何分布,主要分析相关论文文献涉及的研究内容及范畴。本文将研究范畴归纳为:大众传媒、政策法规、休闲娱乐、创意人才、创意设计、发展宏观分析、产业经济以及其他等8个大类。探讨这些研究范畴的总体分布情况,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各个方面研究的关注程度和深入程度,以此给予后续研究以比较合理的研究建议。

      二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类型与建构状况如何。主要分析相关论文文献的类型属性,是理论(史论)研究还是应用(对策)研究,是全方位(概括)研究还是单一(具体)研究。分析的目的在于考察研究类型与建构状况是否合理。因为这是一个紧密联系产业实践的大课题,它应该更加侧重应用研究和单方面(具体)研究,以求对产业实践有更强的指导价值。

      三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主要学术观点。此部分试图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纷繁的学术观点中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从中基本摸清目前学界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贡献,然后对这些基本观点给予反思。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样本

      本研究的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文献。以“文化创意”为题名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266条文献记录,这些文献即是接下来进行分析的数据样本。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分析,有一定代表性,也顾及全面性。它能够反映出学界围绕这一主题研究的基本面貌。至于围绕本主题的其他方面研究,如学术会议、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等并不涵盖在本研究的范围内。

      (二)类目建构

      本研究在尽可能弱化误差和保持严谨性的基础上,本着方便研究的原则,进行了如下类目建构。

      1.研究时间:2006年9月前与2006年9月后

      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正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鉴于中国政府在产业实践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重大引导作用,本文将2006年9月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分界点,学术研究在此前、后的研究状况应当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2.研究类型:理论(史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