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的“悦读”与“体验”

——北京地区书吧调研报告

作 者:

作者简介:
梅雪姣/张鑫昕,北京印刷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北京 102600

原文出处: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书吧是近年新兴的,集书店、酒吧、沙龙的功能为一身的小型休闲场所。北京地区书吧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笔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考察了北京地区书吧的产生与发展,北京书吧的理念、环境、经营者与消费者等方面的内容。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1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0)05-0001-05

      一、关于“书吧”

      说到“书吧”一词,不得不提及当下的“吧”文化。“吧”为外来语,译自英语bar(酒吧),过去单指酒吧。近年来,除了书吧,还有迪吧、琴吧、陶吧、氧吧、网吧等,“吧”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小型休闲场所的代名词[1]。

      书吧,顾名思义,是指拥有读书功能的小型休闲场所。与传统书店比较,它的特点在于:提供特定的休闲场所和服务,即在售书的同时,还提供咖啡、茶等各种饮料的服务,并提供相应休闲空间为读者使用;在空间布局上,不再是传统书店那样以书籍陈列为主,而是将休闲空间和书籍陈列空间融合起来。总体看来,书吧与传统书店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扩展了服务对象与服务范围,不仅提供作为有形产品的书籍和饮料,同时提供作为无形产品的休闲体验服务。与传统书店相比,书吧更契合现代生活方式,使阅读时尚化。书吧的出现还是对休闲功能的一种拓展,它将休闲文化和读书文化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

      北京作为著名的文化之都,与书籍相关的文化市场一直很兴盛,此次选取北京地区小型文化产业中的书吧作为调查对象,就北京书吧的起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做了初步的调查,目的在于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其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京地区书吧的产生及发展

      北京地区书吧已有约2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一)萌生阶段:1988年~1998年

      北京书吧是从1988年出现的。北京第一家具有书吧性质的书店“三味书屋”诞生于长安街,当时是为了满足知识分子聚会和看书的需求,只提供书和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城区和海淀区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书吧。到90年代中后期,更多书吧陆续在学院路、成府路、学府路一带兴起,书吧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及消费形式开始被一些人接受。这些人不仅仅局限于90年代初期的那些知识分子以及需要安静读书环境的人,大学生及年轻人开始成为书吧的顾客。这时的书吧尚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

      (二)起步阶段:1999年~2004年

      从1999年~2000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海淀区、朝阳区这样的文化大区周边的书吧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些书吧开始形成品牌效应。创建于福建的“光合作用书房”倡导“悦读”新概念,在店面内增设悦读咖啡馆,旨在书店营造“书、咖啡、音乐”环绕的读书买书氛围。2003年,“光合作用”北京水木店诞生,并陆续在北京开设多家店面。这一时期北京书吧一方面在卖书的同时增加饮品、休闲等服务;另一方面,一些咖啡饮料店从经营咖啡到提供杂志,再到书换咖啡,也有了书吧的特征。

      在这5年里,北京书吧的规模开始扩大,开始站稳脚跟并逐渐打开市场。

      (三)发展阶段:2005年~2009年

      这个阶段的书吧业开始进入品牌时代。一些实力、产品、服务不具竞争力的店出现经营困难或干脆退出书吧业。而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行业的佼佼者,如三味书屋、华圣书园、光合作用书房、读易洞等书吧。它们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连锁经营,并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有各自固定的消费群落。这些书吧融合了书籍购买与阅读、沙龙、休闲水吧等功能,成为一种适应现代北京人生活方式及消费理念的书业新模式。相较前两个阶段,北京书吧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书吧的消费人群仍集中在小众群体中。

      在1988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北京的书吧行业经历了90年代初少数学人常去聚会的“茶馆模式”,90年代中后期作为一种休闲消费的“咖啡厅模式”,以及2000年以来以休闲体验为主导的综合模式三个阶段。北京书吧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另一方面,北京书吧从无到有到不断发展的历程,从市场方面有力地证明了此行业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而且这个市场需求和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北京地区书吧的现状及分析

      截至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城八区)的书吧现有品牌店30余家(不含分店),登记店面40余家,其中不包括以酒类、咖啡、小吃为主要经营内容而兼具书籍销售的店。通过调查发现,具有1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品牌店有7家,其中3家具备20年的经营历史,几乎见证了书吧行业的发展,而其余各家均具备5年以上运营经验。

      我们选取了以下5家具有特点和代表性的书吧进行了调研。它们分别是:位于长安街的“三味书屋”、798艺术区内的“旁观书社”、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房”、朝阳区华贸公寓写字楼区内的“读易洞”和学院路附近的“参差咖啡”。这5家书吧各具特色,是北京地区不同类型书吧的代表。

      (一)基本情况

      1.三昧书屋

      “三味书屋”算得上北京最早的文人书店,开在长安街边民族文化宫对面的一条树荫茂盛的胡同口。“三味书屋”正式成立于1988年5月,由于地处长安街,租金达2.3万元/月左右,但书屋是店主刘元生、李世强夫妇自家的房产,因此没有租金的后顾之忧。之所以把它归为“书吧”是因为它除了书屋还有茶室。楼下是书店,楼上是茶室。茶室实际上做成了沙龙,总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诸如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讲座、新书首发仪式之类。“三味书屋”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它的氛围及学术特色,在这里可以找到好多年前的老旧版本,许多人带着怀旧感来这里,店内的中老年人要比青年人多。“三味书屋”一直给人很朴实的感觉,没有豪华的装饰,门槛很低,谁都可以进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