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史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楠楠(1980-),男,河南洛阳人,黄淮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助教,硕士,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原文出处:
天中学刊

内容提要:

关于中国旅游史的研究,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在旅游通史、分支旅游史、区域旅游史等领域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但由于旅游史学科发展时间较短、理论单一、方法论欠缺等原因,直接影响了该学科研究的广度及深度。就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侧重于对古代和近代旅游史的研究,而对现代旅游史的研究比较薄弱。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0)04-0105-03

      一、我国旅游史主要研究成果回顾

      “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沈约的《悲哉行》一诗中,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而旅游作为产业,在中国是从1923年陈光甫先生成立第一家中国旅行社开始的。中国的旅游学术研究也是从那时开始起步的,较早的代表著作是江绍原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1]。该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我国古代人类的旅行习俗问题,有学者认为,该书是第一部关于旅游发展史研究的专著,并将其称为中国旅游史研究的开山之作[2],它的出现揭开了中国旅游史研究的扉页。总体来看,中国旅游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旅游史的通论性研究

      这种研究是将旅游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依时代序列纵向编排史料,并从多个方面来加以审视,其成果主要以专著的形式体现。这类研究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内容较多。

      胡世健、张敦仁的《华夏旅游史话》[3]是早期中国旅游通史研究的代表著作。该书出版较早,内容虽较为浅显,学术性不强,但对中国旅游通史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在胡、张之后,章必功[4]和王淑良[5]又分别著书立说,他们的研究涉及旅游活动、旅游思想、旅游景观、旅游文学等方面内容,尤其是王淑良的《中国旅游史》被誉为“中国第一本较系统的旅游史书”。全书分上下两卷,分别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提炼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独特醒目的旅游形态。该书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观点的提炼都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郑焱教授的《中国旅游发展史》[6]也颇具特色。该书紧扣旅游这一主题,各章节按不同时期的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设与开发、旅行家等方面展开研究。该书作者具备深厚的史学理论功底,能较好地把握旅游学科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视角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方面。在“述史”之外,该书又分析与考察了旅游者的“旅”、“游”或带有“旅游”性质的活动,剖析了旅游者的类型和旅游特点,探寻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及规律以及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情况,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早期旅游业的基本状况,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2.分支旅游史研究

      分支旅游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系统的各个子要素如旅行社、旅馆方面。在旅行社的研究方面,郑焱[7]、张俐俐[8]较早地探讨了中国旅行社的起源和经营问题。关于旅馆方面的研究,王仁兴的《中国旅馆史话》[9]是较早的研究成果,继王仁兴的《中国旅馆史话》之后,郑向敏的《中国古代旅馆流变》一书[10]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和考查了古代旅馆的起源及名称、古代旅馆的流变、经营管理、服务和建筑等方面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归纳出它们的空间流变形态和流变结构,并分析了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古代社会意识对旅馆起源和发展的作用,总结了中国古代旅馆流变中所表现的特点和规律性,丰富了中国旅游史在旅馆研究方面的内容。

      此外,黄芳的《中国第一本旅行类刊物——旅行杂志研究》[11]、许春晓的《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12]等就旅游史的某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黄芳以学术界长期忽视的《旅行杂志》为研究对象,管窥我国早期旅游业的发展概况,视角新颖。作者通过对《旅行杂志》所刊登的文章的研究,认为中国旅游理论研究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纠正了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中国旅游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旅游理论传入中国后的观点。许春晓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对中国旅游规划这一崭新事物从6个方面探究了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的过程,总结了不同时期旅游规划的经验教训,为当今旅游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成果对旅游史的研究无疑是一种开拓和丰富,为旅游史学的系统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区域旅游史的研究

      对于特定区域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的研究,学术界比较钟情于对那些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朱国才的《宋室南移贵游渐盛——浙江旅游史略》[13]、林聿的《杭州古代旅游业发展历程探索》[14],分别对江浙地区古代旅游概况进行了阐释。周作明的《桂林旅游资源开发30年回顾与思考》[15]一文,对30年来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向玉成的《乐山旅游史》[16]一书以区域旅游史的新视角,对乐山旅游史上旅游资源的形成、衍化、变迁和旅游文化资料的收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交替时序为经,以乐山旅游活动的特点、独特资源优势的形成、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态势为纬,对乐山旅游的背景、社会影响、活动分类、产业活动与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展示,其学术价值颇高。

      除了对传统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以外,也有学者将研究对象深入到对一些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例如夏赞才[17]将张家界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内陆旅游胜地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把张家界的旅游发展与经济、自然环境变迁联系起来,认真审视了20年来张家界现代旅游发展演进的历程,客观评价了张家界旅游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现代旅游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考。

      二、旅游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国旅游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但是,由于我国的旅游史研究起步较晚,学术队伍不整齐,专门的研究人才匮乏等原因,我国旅游史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局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