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全有(1966-),男,河南辉县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博士后,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河南 新乡 453007;陈自豪,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原文出处: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近30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中国邮驿发展史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大致可分为:通史性邮驿史研究,这其中包括邮驿发展的通史性概述和邮驿自身要素的通史性论述;断代性邮驿史研究,主要分为邮驿初步成形时期、邮驿发展完善时期、邮驿高度发达时期、邮驿由盛转衰时期和邮驿近代转型时期;区域性邮驿史研究,涉及到东、西地区的邮驿发展状况。综观这些成果,虽然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但认真反思后会发现,这些成果还存在着诸如时空分布不均衡和不协调、缺乏相应的联系与比较、着重于叙述、轻于归纳和部分细节问题有待考证等局限性,这些问题表明,邮驿史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通过对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将有助于总结既往、找到不足。总体看来,我国邮驿史研究还需要在内容的拓展、思维创新等方面着力突破。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29(2010)05-0058-09

      邮驿是国家与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也是历代政府施行有效统治的工具之一和我国古代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因此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邮驿的发展历程作为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30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邮驿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史学成果,其主要涉及通史性邮驿史研究、断代性邮驿史研究和区域性邮驿史研究三方面内容。这些成果一方面向人们展示了各个时期、各个地区邮驿发展的诸多方面;另一方面也为后人对其总结和反思提供了条件。本文拟对相关史学成果作系统梳理、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向人们展示中国邮驿兴衰历程,继而促进邮驿史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通史性邮驿史的研究

      一切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邮驿也不例外,邮驿的兴衰是由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具体上说,邮驿的兴衰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1.邮驿发展的通史性概述

      《中国邮驿发展简史》[1]展示了中国3 000多年邮驿通信制度文明发展史: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体现在邮驿组织和驿递方式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邮驿通信突出成就是邮驿网络设施的基本建成;秦朝时期政府通过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有效地促进了邮驿的发展,并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时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驿”,“丝绸之路”也确立起中外邮路;魏晋南北朝时期,《邮驿令》颁行,邮、驿二字并用是邮驿史的首创;隋时健全了邮驿典制规章,恢复汉驿制度,改善邮驿交通;唐朝时期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了官办的邮驿性质;宋沿袭唐制,又创设了昼夜兼程的急递铺,有专门的邮驿法典《嘉祐驿令》;元朝因袭宋制,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朝的邮驿制度趋于完备,《大明律》中有专门关于邮驿的详细规定,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克服了前代邮驿制的种种弊端;晚清时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原有的邮驿旧制被打破,形成了驿站、民信局和近代邮政并存的局面,后裁驿归邮,近代邮政完全取代传统邮驿。该文献的可贵之处在于,经过分析中国邮驿发展过程,得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和进步,促使邮驿进步乃至过渡到近代邮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是改变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的重要动力”这一结论。

      《我国邮电沿革之浅见》[2]将各代邮驿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即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初期为萌芽期、周代为初兴时期、唐代为发达时期、元代为鼎盛时期。其论述了各时期邮驿的特点、职能、经费开支、作用,提出古代邮驿只是“官邮”和“军邮”;另外,阐述了近代邮电产生的原因、表现、发展历程、演变规律和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近代邮电的局限性和落后性。

      《漫话古代邮驿》[3]大致回顾了中国古代邮驿在各时期的主要发展历程,较详细地论述了邮驿的种类及各自特点、驿站的工作性质和分类。《中国古代邮驿沿革》[4]也提出了相似的论点,而且进一步将各时期之间的邮驿发展进行了比较。

      除了上述文献以外,《中国邮驿发达史》[5]、《中国古代邮驿史》[6]、《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7]、《中国邮史通览》[8]、《中国邮电百科全书》[9]、《邮传万里:驿站与邮递》[10]、《中国近代邮电史》[11]等文献也对中国邮驿的发展作了详尽论述。

      2.邮驿自身要素的通史性论述

      邮驿的正常运转需要法律政策、人员和经费上的保障,也需要一定的管理措施,同时,邮驿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并对其他事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者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努力丰富通史性邮驿史的研究成果。

      邮驿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依靠严格有效的管理。《古代邮驿的管理》[12]分析了古代各时期中央政府对邮驿的管理情况:周代邮驿管理的官职;秦代《行书律》通信管理的具体严格规定;汉代邮驿主管部门;东汉到隋代,邮驿管理在各割据政权里出现了新特点;唐代邮驿法律更加完善,管理部门分工细化;宋代邮驿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专门性的邮驿法规;元代邮驿以路为中心,路的提点官负责检查驿务,管理驿站的官员,北方设驿令,南方设提领;明代用严刑峻法来管理邮驿;清代在中央和地方所设的管理驿务的部门和官员,《大清律例》中邮驿律的各项规定。指出各时期的邮驿管理一代比一代严格细致。

      《略谈古代驿站的功能》[13]谈到,驿站作为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往来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配置齐全。宋时,驿站的军事功能有所增强;元代的驿站成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明代的驿站有货物运输的功能;清代的驿站在前代的基础上兼具各项功能。

      相关法规法令的出台让邮驿的运行获得了法律上的保障,也有利于规范邮驿的发展。《古代的邮驿法规法令》[14]就以我国最早的邮驿法规《秦邮律》和在《秦邮律》基础上对宋以前历代王朝有关邮递法规加以总结写成的《金玉新书》以及宋仁宗时颁布的《嘉驿令》为例,论述了秦朝和宋朝政府对邮驿各方面的法律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