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英九当局美国政策的探析

作 者:
张华 

作者简介:
张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英九上台以后,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衅大陆、影响美国台海利益的政策,奉行“亲美、友日、和陆”的对外政策。马英九当局的这一政策使台美在短时期内恢复战略互信,双方实质关系进一步提升,但对大陆、美国和台湾三者关系产生了复杂影响。本文拟分析和探讨马英九当局亲美政策的内容、背景因素和影响走势。

      一、主要内容

      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的第一要务是修复与美国的战略互信,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提升台美实质关系。同时,针对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与美国就两岸协商谈判进行全面、及时、顺畅地沟通。具体表现在:

      (一)与美国重建战略互信。民进党执政期间,陈水扁违反“四不一没有”承诺,不断挑战美国台海政策,侵犯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使台美关系不断出现波折,甚至出现“战略分歧”,美台互信关系受到严重伤害。①马英九上台后,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便是重建台美互信。②影响台美互信的最主要因素是台湾当局的大陆和对美政策,因此马英九当局以通过修复陈水扁当局的大陆政策和对美政策的方式,为台美互信关系重建奠定基础。

      在大陆政策方面,马英九当局向美国作出“不统、不独、不武”的承诺。如同陈水扁在2000年向美国作出“四不一没有”的承诺③一样,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向美国作出了“不统、不独、不武”的承诺。2008年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马英九及其团队就其大陆政策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密切沟通。3月24日和27日,马英九两次与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杨苏棣(Stephen M.Young)会谈。28日,马还接见了专门赴台了解情况的“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主席”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经过与美国方面的密切沟通④,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大陆政策的主轴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坚持“不统、不独、不武”⑤。美国对此高度肯定,认为该政策是“出色的”和“极佳的”⑥。

      在对美政策方面,奉行“低调、没有意外”的亲美政策。台湾当局一直将台美关系置于对外关系的首要位置,但马英九当局首次公开赤裸裸地称其政策是“亲美”。正如马英九对美政策重要幕僚、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陈一新所言,“无论是战略规划,武器采购、市场进入、WTO议题磋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参与国际组织、两岸‘外交休兵’的落实以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监督,不是几乎完全仰赖美国,就是唯美国马首是瞻”。⑦即使是台湾负责两岸事务的“陆委会副主委”赵建民也认为,台美关系“优于两岸关系”。⑧2009年12月24日,时任“国安会秘书长”的苏起召开记者会,将马英九当局对外政策的主轴确定为“亲美、友日”⑨。

      (二)提升台美实质关系。第一,继续向美大规模军购。作为维系台美实质关系的标志,台湾当局一直将对美军购作为对美政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7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就指示党籍“立委”有条件地放行陈水扁当局的对美军购预算,以换取美国的支持。马英九上台后不断表示将“编列合理的国防预算”,向美国采购F-16C/D战斗机和柴油潜艇,以展示其“防卫台湾安全的决心”。在马英九当局的努力下,美国政府已批准2批对台军售案,总额高达128亿美元,年均近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08年10月,美国批准包含阿帕奇直升机、鱼叉导弹、复仇者反装甲导弹、爱国者三型导弹、战机零组件及预警机性能提升套件等军售案,总金额达64.63亿美元。2010年1月,奥巴马政府首次批准售台武器案,包括60架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系统、2艘翻修过的“鹗级”猎雷舰、12枚训练用的鱼叉导弹以及与“博胜案”有关的指管通情系统,价值达63.92亿美元。

      第二,强化台美高层互动。马英九当局一直希望提升美台高层互动的层级和水平,“以彰显‘中华民国’存在的现实”。一是恢复强化台美机制化商谈。2008年9月,台湾“国安会秘书长”苏起秘密赴美,与美国安高层进行对话,重启中断达两年之久的台美“国安高层对话”机制。二是邀请美高层官员访台。马英九当局一直积极邀请美国部长级官员访台,但尚未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只有国土安全部代理助理部长席尔沃(Mariko Silver)和贸易代表署助理代表雷德(Claire Reade)成行。另外,马英九当局还邀请数十位国会议员访台,仅2010年就有5位参议员和13位众议员到台湾活动。⑩2010年6月,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士丹(Dianne Feinstein)、尤德尔(Mark Udall)、哈根(Kay Hagen)等人访台,成为2008年1月以来首批访台的参议员。三是台湾当局官员“过境”或访问美国。至今为止,马英九5次出访共10次“过境”美国,每次都获得高规格接待,马英九也利用机会与美国政要会面沟通感情。此外,“立法院长”王金平及“新闻局长”江启臣、“外交部长”杨进添、“陆委会主委”赖幸媛等“部长级”官员及多名“立委”频频访美,与美高官或学者会面。

      第三,提升美台经济合作水平。一是推动台美投资和贸易发展。2010年美国是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近570亿美元,其中台湾向美国出口额为314.66亿美元,约占台湾对外出口总额的11.4%;从美国进口253.73亿美元,约占进口总额的10.1%。(11)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外资来源,累计的直接投资超过210亿美元,占台湾全部外来直接投资的19.6%。台湾对美直接投资约为122亿美元,占台湾所有对外直接投资的19%。(12)(见表一)二是争取重启台美贸易暨投资框架协定(TIFA)协商。TIFA商谈是台美协商经济议题最重要的机制化渠道(13)。2007年台美举行第六次商谈后,因双方互信降低而中断。TIFA商谈往往是美国向台湾当局施压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其象征意义巨大,马英九上台后积极采取措施谋求恢复TIFA商谈。由于2009年底爆发的“美牛事件”和2011年初的“瘦肉精事件”,TIFA商谈被一再推迟。然而,随着两岸经贸关系逐步正常化,尤其是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美国担忧大陆对台湾经济影响力上升,美台恢复TIFA商谈只是时间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