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未来台湾主要政党大陆政策的走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淑玉,女,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副教授,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2008年台湾两次关键性选举之后,台湾民意、政党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未来两党制的推动下,为了尽可能地争取日益强大起来的中间选民,国民党、民进党两个主要政党之间的政策趋同是非常可能的,两党大陆政策的趋同则是上述政策趋同当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1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11)02-0052-05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台湾政治经历了发展与动荡的交替,形形色色的人物、论调及事件纷纷登场,又纷纷隐去。时至今日,伴随两次政党轮替的落幕,岛内政治生态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总是通过民意、通过台湾政党的政策或准确、或扭曲地展现出来。当然,上述的变化及其政策体现也涵括了台湾主要政党——国民党、民进党对两岸关系问题的理解和操控。本文将要探讨的台湾主要政党大陆政策趋同问题,是指一种未来的现实的可能。之所以讲它还是未来的趋向,在于上述政策趋同尚未实现,而且目前两党间的政策立场还不时地发生尖锐冲突;之所以讲它是一种现实的可能,在于无论台湾主流社会政治意识的演变、政党体制的特点,还是各政党自身的转型,无不蕴涵了导致上述政策趋同的决定性力量。

      一、台湾主流社会中的统“独”意识形态拮抗将逐渐淡化

      人们惯常所讲的台湾主流社会,指的应是台湾蓝、绿两大阵营中的绝大多数民众。与这两大阵营的人们相对应的,一部分是台湾向来所短缺的理性中间力量,另一部分则是台湾社会中向来不关心政治的边缘群体、人士。目前,由于政治发展的新质已经产生,“中间力量”应被纳入台湾主流社会的范畴中,而且,未来它也应当被视为台湾主流社会意见的基准、标杆。

      众所周知,台湾政治社会长期以来都是维持蓝绿对抗主导的双峰性结构,构成双峰的蓝绿阵营内部又因统“独”意识强烈与否而各有深浅之分。尽管存在浅蓝、浅绿,尽管浅蓝、浅绿之间有时似乎界限模糊,但他们毕竟分属不同阵营。尽管人们往往希望在技术层面上把他们归为中间力量,但总归不伦不类。民主政治社会的中间力量显然不能以意识形态来化解,他们的政治理念是实用主义主导的,因而更加看重的是政党和政治人物的政策承诺和治理能力。

      次生现代化社会的民主政治发展一般落子于意识形态抗争及其相关政治动员,收官于权利的谋取和治理的改善。台湾地区也不例外。相对于西方国家现代化、民主化早期的状况而言,台湾民主化进程中出现某些反复、政治动荡和乱象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况且,历史造成的裂变也使得台湾政治发展无法从一开始就成功地超越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尽管有时这些对抗是极其低级、粗劣的。

      台湾民主化进程脱胎于台湾社会对国民党威权专制的反抗。由于19世纪晚期以来台湾遭遇的独特历史情境,由于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初期策略和政策上的失误,由于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的关系,更由于专制政体本质上排斥正常的社会参与等诸多缘故,台湾民众反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抗争与所谓的住民自决运动发生了某种不解之缘。渐渐地,在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心目中,台湾的民主化与“台独”画上了等号。此后,台湾正常的民主化进程始终摆脱不了“台独”诉求的纠缠。

      就其本质而言,“台独”意识形态根本就是对台湾政治发展历史与现实的扭曲反映。但要注意,即便是扭曲的反映,也还内在地涵括了一定的历史合理性。这一点与宗教现象颇多相似之处。“台独”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不了解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倾向“台独”的历史原因并对症下药,而一味地简单粗暴、敌视打压,始终不能解开他们内心深藏的政治情结。历史上,国民党政府及其追随者就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客观上反而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将“台独”意识形态滋养强大起来。

      2000年的政党轮替,倾向“台独”的民进党及其主张“台独”的领导人上台执政,尽最大可能将“台独”理论付诸实践。八年间,虽然表面上看“台独”力量甚嚣尘上、不可一世,但实质上这只是“台独”力量几十年间所积累能量的最集中、最完整的释放。物极必反。民进党陈水扁政府所推行的全部政策不是巩固和扩张台湾主流社会寻求独立的努力,他所制造的荒唐、混乱使越来越多的人去认真思考民主的真谛,去权衡意识形态与现实功利的分量。

      及至2007-2008年选战,挑拨意识形态和族群仇恨已无法迅速博得广泛同情,越来越多的选民转向关注经济和社会政策,转向关注政治清廉和政府效率。马英九以大幅度领先的高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政策和能力已经成为台湾主流社会的首要考虑。联系国民党重返执政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此后的县市长选举,人们更可肯定这一判断。国民党支持率有所下降,民进党支持率相应上升。这是否就意味着民进党“台独”诉求重获民望?显然不是。台湾主流社会如此的意见表达,向国民党施压,迫其尽快提升治理能力的分量是最重要的。民进党支持率重新上升,所依恃的主要是民众对执政当局治理能力的不满。在国际社会经济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台湾主流社会还不至于昏聩到想重返民进党意识形态治国的老套。即便未来人们考虑重新给民进党机会,也要看这个党是否有明显的改变和提升。

      现实的权利得失总能教会选民回归政治理性。不能给民众带来利益上的好处,甚至不能永续地带来这种好处,都可能招致选民的厌弃。统“独”意识形态、低劣的政策水平和治理能力,都不能为台湾主流社会所接受,这就是当前台湾政治的现实。这一点决定了统“独”意识形态将逐渐趋于淡化。

      二、选民重组和两党制驱动台湾主要政党大陆政策走向趋同

      在台湾新一届的“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取得了相对于民进党的大幅优势。随后,2008年台湾地区实现了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又以较大政治优势重新执政。上述两次选举可谓“关键性选举”,一起开启了台湾新一轮政党重组的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