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8-0460(2010)05-0075-07 目前学界研究台湾地区的民主转型问题,一般着眼于台湾岛内“民主化”历程本身,认为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2年。这一时期,岛内政治以维持国民党集团的独裁统治为主要特征。但是,台湾当局此间也在岛内推行了一定的“有限度的民主”,主要表现为推行“有限的选举”,例如对市、县议员和部分市、县长的选举,台湾省“议会”的选举,以及“立法院”、“国民代表大会”的补选等。第二阶段从1972年到1988年。自台湾当局推行所谓“革新保台”之后,尤其是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之后,“本土化”进程开始启动。在此阶段,通过“本土化”运动和蒋经国晚年推出的解除“戒严”、开放报禁、党禁等一系列措施,台湾社会实际上进入了“半民主”阶段。第三阶段从1988年李登辉执政开始及随后推行宪政改革时期,属于台湾“民主”的转型期。在此阶段,台湾执政当局历经五次“宪政改革”,废除了“动员戡乱体制”,全面改选了“中央民意代表机构”,修订了“宪法”,确定了“总统”选举方式并加强了“总统”的职权。第四阶段从1996年开始至今,属于台湾“民主”的巩固时期。“民主”得到巩固的最集中体现就是1996年实现了首次“总统”直接选举,并在2000年顺利实现了执政党的轮替。①2008年台湾岛内实现第二次政党轮替,台湾的“民主”巩固得以常态化。而台湾地区的这种民主转型是和美国对台政策密切相关的,对此,一些美国人毫不讳言地声称:“民主台湾的出现是过去几十年里美国实力与影响力持续作用的结果。”[1]在美国的帮助下,台湾因此而繁荣昌盛,“成为一个经济上的奇迹和民主成功的范例。台湾的成功,又为以下主张提供了极好的、令人鼓舞的证据,即民主与中华文化是相融的,它的范例对中国大陆未来的演进,有着重要的和长远的意义”。[2]这种不打自招式的告白值得进一步的关注和思考。美国究竟为何不遗余力地推动台湾地区的民主化进程,美国的真实意图对台湾民主政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就是下文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一、美国推动台湾民主化的历程 纵观半个多世纪来的美国对台政策,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推动和扶持下的台湾地区民主化进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即20世纪50-60年代“民主改造台湾”的设想从酝酿到最终确立、70-80年代促进台湾“民主化”的努力从付诸实施到逐渐明朗化,到90年代以后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鼓励和维护台湾的“民主制度”并发挥台湾“民主制度”对中国大陆的样板作用。 第一阶段,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蒋氏父子的统治下,台湾政治上一直处于集权专制状态,与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不相符,也与美国民主、自由的观念相悖,从而使美国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与台湾建立起“正常的”、符合美国习惯的沟通渠道。蒋氏父子的专制统治和其不按美国规则行事的做法也时常破坏美国的设想,以至于美国无法在更大程度上控制和利用台湾。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台湾战略价值的发挥,从而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正因如此,早在1951年5月,美国政府就明确提出要“促使国民党政权进行政治变革”。[3]但在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由于反共重于一切,虽然美方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不满,但出于维护台湾当局民心士气的需要,美国并未利用美援作为杠杆,向其施加太大的压力,要求其进行政治改革。“蒋介石政权钳制言论自由、封杀民主政治的举措,华府虽有微词,但未敢大声谴责,在山姆大叔的眼中,反共重于一切,独裁专制尚可容忍。”[4] 进入肯尼迪时期,美国决策层对台湾和国民党当局的定位开始发生变化。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此时决策层中多数人不再认为国民党当局能够重回大陆,取代共产党的统治,而是认为国民党偏安台湾的状态已经难以改变了。相反,塑造一个所谓“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的新台湾,逐步被提上议事日程。1961年10月26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出台的对华政策研究报告中,在第F章第33条讲述了美国对台湾政治走向的目标。这一条谈到,美国行政当局要“继续运用美国的影响力和援助影响台湾,……适时地推动台湾出现一个以大众支持为基础的政府”。可见,促使台湾实现“民主化”是肯尼迪当局上台时既已确立的目标。民主化从此成为美国关于台湾岛内演变的重要目标。肯尼迪时期三份主要的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即1962年3月26日的完整版,1962年8月2日的简化版和1963年3月25日的国防部修改版,都谈到“我们要运用我们的影响力和援助,推动台湾以大众支持为基础的政治进程”。1964年9月11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委员会出台的对台政策报告更是对台湾“民主化”的目标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份报告一方面谈到对台湾实现民主化的期待,另一方面还就美国政府为实现台湾“民主化”之目标可以采取的手段等作出了最详尽的论述与设想。[5]随着这份文件经由国务卿腊斯克的批准而生效,美国把促进台湾“民主化”正式排上政策日程,准备实施。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美国的国际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意识到“宁可要一个‘民主’、‘自由’的台湾影响中国大陆,而不需要一个专制独裁的台湾刺激、对抗大陆”。美国的对台政策也由此发生了相应的调整,由“支持台湾国民党以武力对抗大陆,转变为支持台湾当局用资本主义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影响和牵制大陆”。[6]换句话说,一个亲美独裁的台湾政权已经不再符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此时的美国需要能够体现其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样板政权来显示它在意识形态上对全世界的影响力。独裁的国民党政权不仅引起了台湾岛内民众对当局的强烈怨恨,而且破坏了美国的形象。随着对中国大陆的战略利益倾斜,美国无法再继续容忍国民党的集权统治,开始调整其对台政策,于是改变台湾政权的专制独裁性质成为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目标。进入80年代,美国开始不断增加对国民党当局的压力,敦促其进行政治改革。“国民党在政治、军事或经济上都必须依赖美国,必须尽力对美国朝野推销台湾比中国内地更为‘自由’、‘进步’的形象,因此,迫于美国压力,蒋经国不得不多次宣称要推动台湾的民主化进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