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315(2010)06-0005-09 庞蕴,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衡州衡阳(今湖南衡阳)人①。“世本儒业,少悟尘劳,志求真谛”[1]卷三,186。唐贞元初(785年)谒石头希迁,“豁然有省”[1]卷三,186;后参马祖道一,“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驻,参承二载,“自尔机辩迅捷,诸方向之”[1]卷三,186。元和(806-820年)中,北游襄阳(今湖北襄樊),携其妻女,随处而居,访道者日至,所谈皆机缘语,其妻女因之彻悟。太和(827-835年)年间殁。有《庞居士语录》三卷传世②。 庞居士是洪州宗创始人马祖道一的弟子,是对禅学有深刻的体悟并且毕生致力于弘扬禅宗事业的居士。历代灯录及灯史诸如《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佛组统纪》、《佛祖历代通载》、《居士传》、《居士分灯录》、《佛法金汤编》等,都有关于他参禅悟道与宣扬佛法的记载。 庞居士是禅门居士的典型,常被僧俗当成学习的楷模,称他为“在家菩萨”[2]卷中,387中,提出“千万以庞居士为榜样”[3]卷下,86下。他的语录被当作公案在禅林中广泛流传,成为禅林重要的教科书之一[4]333。在禅师们看来,参透庞居士的公案,是开悟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只要“从这里悟去,一生参学事毕”[5]卷十五,622下。庞居士的诗偈,也是禅宗诗偈的典范,一字一句无不表现了禅的精神[6]13。在禅师们看来,学习、参究、领悟这些诗偈,也是透生死、得解脱的重要路径,是“透生死截径,打破牢关的意气”[7]卷九,215下。有的禅师还以庞的诗偈来验证文人的禅学修养,“太子少保李公端愿,世以佛学自名。本问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既曰无为,作么生学?’李公不能答”[8]卷十四,482上。 在中国居士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中,庞居士作出过重要贡献③;在居士佛教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庞蕴也作出过重要贡献。 居士佛教美学思想在中国佛教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谓居士佛教,即居士的佛教信仰、佛教思想和各类修行、护法活动。大乘特别重视居士佛教。大乘的居士佛教,在教义上可以归结为菩萨、菩萨精神和菩萨修行等方面④。居士佛教美学,是指佛教居士用佛教义理去解释审美现象和文艺现象所表现出的美学思想(这体现在他们提出的一些主张、学说、观点之中)。中国佛教美学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僧侣佛教美学与居士佛教美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居士佛教美学比僧侣佛教美学更为丰富和突出,是佛教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佛教居士中不少就是文人士大夫,就是文艺创作与文艺鉴赏的主体,他们对审美现象、文艺现象有更多的论述⑤。庞居士的诗学观对居士佛教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景德传灯录》卷八,庞蕴有诗偈三百余首传世,今存《庞居士语录》三卷中,其中下两卷是诗偈,存诗一百九十余首,加上《庞居士语录》之外的诗偈,共存约204首⑥。他的诗偈乃是禅宗诗偈的典范,字字句句都表现出禅的精神。他有明确的诗学主张,其诗学观点与其诗歌创作完全一致。 已有学者指出,庞居士诗偈属于唐代白话诗派,“这个白话诗派实际上就是佛教诗派,或者说就是‘禅’的诗派。它以通俗语言创作,采用偈颂体,其作者基本为在家居士或出世僧侣,其渊源、成立、发展、兴盛和衰落,和禅学及禅宗保持着某种同步关系”[6]2-3。而庞居士诗偈所独具的特色,正是这一白话诗派特色的突出表现:他的诗偈中“注重近体诗格律的是少数,多表现为随手拈来,直抒胸臆,妙喻禅机,更注重通俗化。这不仅表现为使用通俗的语言,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用浅近的事例,将禅理悟境作通俗性的开讲,通过将佛教之名解术语融入到本土语言之中的方式,把佛教思想精华融入本土文化之中,将抽象的禅理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此乃庞居士诗偈独树一帜之特色”[6]310。庞居士是自觉地把创作诗偈作为表达禅悟、宣扬禅理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他明确提出了他进行诗偈创作的动机与宗旨:“睡来展脚睡,悟理起题诗。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贪瞋痴若尽,便是世尊儿。无烦问师匠,心王应自知。”(以下所引庞诗,是据谭伟《庞居士研究》下编《〈庞居士语录〉校理》,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引诗时只标出诗的编号,此首诗偈编号为107)从此所引偈语,可以看出庞居士的诗学主张:第一,所谓“悟理起题诗”,就是说他在日常生活(包括睡觉吃饭,所谓“睡来展脚睡”)中,于佛禅义理有了深切体悟,所以要“题诗”,进行诗偈创作,以表达自己的证悟。绝不是为诗而诗,更不是无病呻吟。他的“心空及第归”与“日用事无别”,正是他用以表达自己的禅悟境界的著名诗偈⑦。这是关于创作诗偈的动机与动力的诗学观点。第二,所谓“诗中无别意,唯劝破贪痴”,就是说他要用诗偈来宣扬禅理,规劝人们要破除贪嗔痴“三毒”。“三毒”又称“三垢”、“三火”、“三不善根”,谓尘俗诸多烦恼中,以此三者尤能毒害众生,为根本烦恼中最劣之祸;而根本烦恼是指因与生俱来的俗欲而引起的烦恼,包括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敦煌本《坛经》云:“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忽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9]109-110庞居士诗偈中,有不少是劝喻人们破除三毒的:“欲得真醍醐(引者按:上等药品,喻佛性),三毒须去除。嗅无酥酪气,自见如意珠(引者按:即摩尼宝珠,喻佛性)。劫火烧不然,泛海浪中浮。昔日强索者,今日作他奴。”(078)“若能相用语,教君一个诀。捻取三毒箭,一时总拗折。田地成四空,五狗(引者按:指色、受、想、行、识‘五蕴’)牙总缺。色蕴自消亡,六贼俱磨灭。阎罗成法亡,罗刹成菩萨。勿论己一身,举国一时悦。”(041)庞居士对自己“悟理起题诗”充满了自信,他说:“理诗日日新,朽宅时时故。”(008)就是说,他在日常生活中对禅理时时有悟,因而其所表达证悟之诗,是日日有新作,日日有新意;而“朽宅”,是喻人身衰老⑧,如年久“房舍”、“草庵”,会时时败坏,“老来无气力,房舍不能修”,但无懊悔之心,“家中空豁豁,屋倒亦何忧。山庄草庵破,余归大宅游。”(012)庞居士就是努力用诗歌来表达禅悟、宣示佛理、劝诫世人,力除“三毒”。明人朱时恩《居士分灯录》卷上《庞居士传》曰:“庞老子乃释迦佛补处应身,而一部《语录》惟倦倦劝人拔除三毒。”[10]卷上这是庞居士关于诗偈创作的宗旨、目的的诗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