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以粮为纲”方针的提出及其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邹华斌 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 湖南 湘潭 411105

原文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内容提要:

“以粮为纲”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针。毛泽东提出这个方针,既是其历来重视粮食问题的真实反映和自然延续,也包含着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和以农业的“大跃进”促进工业的“大跃进”的现实考虑。这个方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挥了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粮食工作常抓不懈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科技工作的独特作用,同时,这个方针的片面实施也造成很多地方过度开发土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被迫终止执行。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8(2010)06-0046-0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有过把一个时期党的重要方针政策以口号的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做法。像“打土豪、分田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抓革命,促生产”等口号都是如此。同样,“以粮为纲”也是一个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口号。这个口号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粮食问题的担扰和重视,也说明了党和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倾向。对于这个方针政策的提出背景、基本内涵和作用,学界已有些研究①,但还不够深入或者全面,比如对“以粮为纲”方针好的和不好的作用,人们更多从它对粮食生产的促进和它与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来谈,而对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方针所产生的政治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还研究不够。本文想在这些方面作些补充,以就教于方家。

      一、“以粮为纲”的提出和毛泽东的考虑

      据薄一波回忆,1958年6月18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黄克诚等人谈话。在谈话中,毛泽东问薄一波:现在农业已有了办法了,叫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②?毛泽东当然不是信口说出“以粮为纲”这4个字,那么它的背后包含着毛泽东什么样的考虑呢?

      首先,它是毛泽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的真实反映和自然延续。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粮食问题对于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性。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去赣南、闽西开辟新根据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域狭窄的井冈山地区的粮食产出不足以供给日益壮大的红军队伍。这使毛泽东亲身感受到粮食问题对于开展革命战争的重要性。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次经济建设会议上作了一个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了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加强无产阶级领导,同时,也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我们必须进行经济建设工作。尽管毛泽东所讲的经济建设包括“发行公债,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发展生产,发展贸易这些工作”③,内容广泛,但显而易见粮食问题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抗战时期,毛泽东为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也说明了他对解决粮食问题以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视。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在很多的会议讲话、文件批示和论著中都深刻论述了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1953年,主要由于全国大面积的农田受灾而出现了粮食紧张的局面,为此,毛泽东要求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10月2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了主持财经委员会工作的陈云起草的《关于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并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此事。《通知》指出:从根本上找出办法来解决粮食问题,是全党刻不容缓的任务。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明确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能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④

      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⑤

      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一份农业部的报告中批示:“粮食、钢铁、机械是三件最重要的事,有了这三件,别的也就有了。三件中,粮食及其他农产品是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我们应当十分注意农业问题。”⑥

      在这些讲话、批示中,毛泽东一再向全党强调粮食工作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仅将此视为毛泽东提出“以粮为纲”的逻辑基础,那是不够的,因为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和最高决策者,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考虑,重视粮食问题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对于毛泽东提出“以粮为纲”的想法,我们还要考察更深层次的因素。

      其次,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工作要为国家工业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众所周知,实现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其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但要实现工业化,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解决,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新中国不可能像帝国主义国家那样,靠海外殖民扩张来获得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金。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工占农利”策略,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在当时被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资金也主要依靠内部积累,而内部积累的重要来源是农业,农业的中心是粮食生产,抓住了粮食这个纲,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市场、原料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因此,从农业要为国家工业化做贡献这个角度考虑,毛泽东提出“以粮为纲”的方针,是合符逻辑的治国思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