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台湾半个世纪来的语文规范的历程作一回顾,主要介绍台湾在推行国语、汉字整理、语音规范等方面的概况。 一 推行国语的历史和现状 1945年光复以后,台湾开始全面推行国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现在国语在台湾已基本达到普及的程度,成为族群间的沟通语。 台湾开始阶段的国语推行运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性语文运动,有明显的实用性应急性的特点。 1945年10月中国政府收复了台湾,结束了日本在台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在占领期间,日本对台湾实行严密的有计划的奴化教育,到40年代初,汉语,包括国语和方言,在台湾地区已濒于灭绝的境地。因此,语言建设成了台湾光复后社会重建的当务之急。 光复初期,台湾地区通晓国语的人很少,推行国语需要的大量的专业人才只好从大陆选派。台湾收复后不久,当时的教育部就先后派出魏建功、何容等一批专家,并陆续调进一批国语教师和国语推行人员。 魏建功、何容等人来台以后,开始筹建推行国语的领导机构。1946年4月成立了国语推行委员会,简称国语会。国语会又下设若干国语推行所。 台湾国语会从成立到1959年撤消,十几年时间里为社会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国语运动纲领,推广语音规范,训练师资,创办《国语日报》,台湾国语会可以说是台湾地区国语推行的设计者,也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 台湾光复以后,社会对掌握国语的需求也很迫切,社会各界积极性很高。当时台湾各机关、公司、大小企业,纷纷举办国语培训班。国语会在这个时期也创办了国语补习学校,面向社会培训“公教人员”。在全社会的推动下,很快形成了一股国语热。 从50年代初开始,国语运动逐渐步入轨道,有关活动的临时性应急性色彩减少了。推行工作的重点已逐步放在学校方面。教育当局进一步加强了对国语教师的培训和师范学校的国语文教育,同时,颁发了一系列推行国语的“政令”,督促学校执行。 社会上的国语推行也日益深入。首先对基础薄弱的山地乡居民进行强化训练。由于日本的奴化教育,大多数山地人讲日语或山地话和方言。教育当局举办了山地教员培训班,还组织了以国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山地教育调查团。每个乡都设立了国语推行小组并要求乡长一定要担任推行小组的组长。1958年省政府公布了台湾省加强山地教育实施办法。60年代初,教育当局又拟订了加强山地国语推行计划,把在山地乡推行国语列作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推行国语同扫盲(台湾称教育失学民众)相结合,也是社会推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60年代初有一个统计说,从1945年到1961年,约有170万人接受了补习教育,占失学民众的70%。补习教育的目的是学“国语、国字”,扫盲的同时自然也就普及了国语。 经过二十多年的坚持推行,到60年代,国语在台湾已基本普及,但在语言生活的某些领域内方言势力仍然很强,而推行国语的力度却减弱下来。所以,从1967年开始,各县又恢复了国语推行委员会。1972年的一次“国大”会议上,有四百多人提出需要制订一个国语推行办法。第二年《国语推行办法要点》正式公布。70年代初,文化部门还规定,电视台每天的方言节目不得超过一个小时,而且晚上六点半以后的黄金时间,闽南话节目要限台限时播放。1976年又通过一项法令,对国内广播应用国语的播音比率,电台不少于55%,电视台不少于70%。(见林进辉《台湾语言问题论集》) 进入80年代以后,推行国语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没有改变。1982年台湾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个“加强推行国语文实施计划”,在十二条具体实施事项中,有一条是:“研定加强国语重点工作,在学校机关、及公共场所须使用国语。”该计划把排除方言干扰,强化国语推行作为提高国语文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台语热”的不断升温。有的打出“本土文化”的旗帜,开展“母语运动”,号召“讲妈妈的话”。语言问题带上了泛政治色彩,影响语言态度的社会因素日趋复杂化。 80年代出版的《台湾语言问题论集》(林进辉主编)集中反映了对台湾语言政策持批评态度的一部分人的观点和立场。其中多偏激之词,有的甚至是荒唐的,如把台湾推行国语与日本据台期间的奴化教育相提并论。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尊重国语作为标准语的地位,只是在国语与方言的关系上有不同的看法。 到90年代,台湾的语言政策又有两项重大调整。一是台湾“教育部”1993年4月3日宣布“将母语教育列入中小学正式教育范畴”。这个决定被看作是台湾语言政策的划时代转变。(见1993年6月13日《联合报》)另一项是台湾当局“删除广播电视法第二十条有关电台播音语言以国语为主的规定”,自此以后,“国内电台对播音使用语言将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见1993年7月16日《中央日报》海外版)估计这两项调整,对台湾语言社会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 台湾的汉字整理 汉字在台湾叫做“国字”。1945年以来,台湾的“国字整理”主要是在常用字研订和字形标准化方面。汉字简化问题,80年代前后才在台湾逐渐放开讨论,目前看来还很难形成共识。(详见仇志群,1995)。 1947年,台湾国立编译馆制订了《常用统一字形暂用表》,一直到60年代初台湾在汉字整理上并没有什么大动作。1963年,台湾国立编译馆成立“国民学校常用字汇厘定委员会”。四年时间里,通过七十多万字材料的调查,确定了4864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