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审计的服务能力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宝庆 浙江工商大学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服务理念的建立

      审计应服务于科学发展,服务于宏观经济,服务于社会公共管理。政府审计要有病治病,消除腐败,防范舞弊与风险;无病健身,增强自身免疫功能。现代审计理念在审计目的上,由以财务收支真实性为主向以国家经济安全性和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为主转变。审计干部也应该由“警察”转为“顾问”、“参谋”和“保健医生”。审计工作应该是摸清家底、揭露隐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审计为谁服务,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过去国家审计的定位是为被审计单位服务,防范财务收支舞弊和资产流失,为企事业单位搞好管理服务。现在,国家审计要为国家、政府宏观服务,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提供政策建议。其实这两种定位并不矛盾。审计一方面服务于企业与社会,另一方面在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国家政府决策与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审计为党委、政府服务,关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审计为人民群众服务,关注民生审计,积极开展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保、环境等领域审计;审计为各个被审计单位服务,帮助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完善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

      审计人员自身的变革

      为了实现宏观服务,更好开展绩效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审计干部还需进行自身变革,以适应时代变革需求。

      一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变革,由单一知识到综合知识。传统审计就是查账,所以审计人员只需要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了。而现代审计是服务,全心全意为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为各个被审计单位服务,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综合素质,掌握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心理学、人际关系学、逻辑学和侦查学。

      二是审计思维方式的变革,由一元思维到多元思维。传统的审计思维就是查账,审计干部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寻找问题和漏洞,获取各种各样的证据,最终导致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有余、相关性不足;审计就事论事,只注重当前的表面现象,而不关注现象的背后,不关注被审计单位未来的发展变化。审计人员的多元思维包括:“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发散思维、反向思维、换位思维。审计思维方式的变革促使审计报告要注重理性分析,主要体现在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概述、审计工作基本情况概述、审计对象的基本肯定评价、发现问题的披露、产生问题原因的剖析、加强管理的建议和被审计单位的行动计划。

      三是审计行为方法的变革,由单一取证方法到方法体系构建。传统审计方法往往认为就是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询问、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其实这是片面的,随着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和绩效审计的全面推行,传统审计方法的实践显得力不从心,审计方法体系整合力量的发挥,才能真正实现免疫作用,才能开展好绩效审计。审计方法是一个体系,包括审计取证方法、审计调查方法、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判断方法、审计评价方法、审计报告方法、审计沟通方法、制度建设方法、审计管理方法和审计心理分析等十大方法。

      审计流程的再造

      开展绩效审计,服务宏观经济安全,首先要有与开展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相匹配的审计机关绩效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为宏观经济服务。

      服务主体的改造。审计机关现有内部机构的设立,以现在地方审计机关为例,基本上是“2+10”模式,即两个综合业务处室和十个专业处室。在今天开展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的情况下,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发挥团队精神。

      改造方案一:设立独立的政策咨询处。在审计机关内部组建专家智囊团,由审计领导、审计骨干和审计教授组成。政策咨询处应围绕影响经济安全因素,制定年度调研计划和选题计划,由审计机关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实施。

      改造方案二:增加原有处室功能。在现有处室设置不便的前提下,增加处室功能,围绕各个处室的具体业务,积极开展相应的政策评估和风险评估。

      审计工作规划的制定应注重的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审计要强化国家经济主导地位。通过国家审计,强化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国家审计要立足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坚持科技创新,完善市场法律体系,扶持民族工业,不断培育和提高经济竞争力。三是国家审计要发挥国家经济安全协调作用。如何协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审计应发挥应有作用。

      审计管理由“执法型”向“服务型”转变。现行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办法是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模式下产生的,它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业务相匹配。而在今天开展宏观服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传统审计内部管理办法已经力不从心,必须积极变革传统审计机构内部管理,形成新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服务型”审计管理模式形成。审计服务对象由过去单一被审计单位转向以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多个企事业单位,从宏观管理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最终目的是强调审计成果有用、能用及好用。围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在年度审计计划制定、审计人员年度考评制度、审计项目成本管理考核、审计质量控制、社会服务承诺等方面增加新的内容。积极变革计划制定方法和质量考评办法,为开展国家经济安全审计模式提供制度保证。

      审计服务范围的调整

      国家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和现有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范围,要关注未来、关注宏观全局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国家审计要关注具体政策,关注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积极开展政策评估,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国家审计要立足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应坚持积极推进国家政策完善与落实,加强科技创新,完善市场法律体系,扶持民族工业,不断培育和提高经济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审计要发挥国家经济安全协调作用,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在党委、政府和人大之间发挥协调作用,在财政、税务、工商、金融等专业部门之间发挥沟通作用,为国家经济安全服务;国家审计部门应与相关政府机构共享审计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与协调,维护国家财政、金融和资源安全,维护国家经济政策贯彻落实,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国家审计要积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专项审计调查,为政府和企业出谋划策,化解危机,利用资源优势,维护民族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审计要加大反腐败力度,完善反腐败监督体系,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充分发挥审计反腐败的职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