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审计研究

作 者:
周航 

作者简介:
周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审计一队

原文出处:
现代商贸工业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生态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以及应付的领导责任进行审计和评价。生态审计考量的是“绿色政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拥护。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生态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技术配备等多方面依旧面临极大问题。

      一、生态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开展生态审计的政策支持不足

      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学得不精不细,对可持续发展也是一知半解,为谋求一时的“快速”发展,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无视环境破坏,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对于生态审计也多半是敷衍揶揄,说一套做一套,并没有把生态审计作为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长远利益的有力杠杆,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倒行逆施,严重违背了生态审计的要求。这些做法导致了生态审计的执行力度大大降低,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时陷入了“有审无改”的窘境。地区发展仍旧主要依靠“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式的经济,以末端治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完全没有实现生态审计应有的效果。

      (2)实现生态审计缺乏有利条件

      一是相关审计机关人员少,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加之审计机关的审计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现代化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手段以及开展生态审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缺乏专项有效的法律依据,外部法律环境需要优化,在具体工作中的某些行为授权缺乏法律效力,导致工作中常常“碰壁”。而且资金,技术等保障也严重不足,缺少相关有效的政策方针和程序制度,所以导致生态审计工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效率低效果差,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落实生态审计缺少技术支持

      在审计活动中,绿化环境,开山采矿,污水净化,垃圾处理等生态问题都需要生态审计。但就目前的生态审计的发展程度和实践经验而言,很难迅速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点。现在的生态审计工作没有指导方针和原则目标,没有预先准备时间,没有针对性计划方案,许多工作同时实施,不能按常规程序办事。有的是边干边研究方案,边干边修订方案。想要在审计中面面俱到,反而抓小放大,忽视了主要问题,导致审计成果不显著。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传统政绩观念的束缚

      一些地方官员,现在仍信奉着以政府为主的先入思想,忘记了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唯短期经济效益至上,唯虚荣政绩至上,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就是唯GDP至上。突出表现就是面子工程,数字出官等,而且以此作为晋升的主要方式。把一个地区的几十年的发展后劲集中在他们当政的几年里表现,确实感觉成绩辉煌。一旦他们升迁,留给后继者的就是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的烂摊子,这严重损害了地区发展和人民利益,危害极大。

      (2)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欠缺

      审计机关作为专门的经济监督组织,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资源进行审计监督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但由于生态审计的审计面广,审计内容除了资金以外,还有许多政策、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而目前的审计人员主要是财经专业出身,受业务水平和专业限制,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专业角度的评估,难以核实和提出相关结论。

      (3)执行审计工作的法律效力不足

      生态审计在涉及到生态环境业务数据时,被审计单位有可能对生态审计的法律依据提出质疑,认为审计机关没有权限获取需要的环境业务数据,以至于经常出现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完整。主要原因在于《宪法》和《审计法》都没有对生态审计作出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审计工作的实施。

      (4)生态审计发展程度较低

      生态审计相关概念提出较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这就注定了生态审计的理论体系不完整,实践经验的缺乏和技术水平受限。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导致生态审计工作没有行动的指南,计划性和科学性大为降低,无法开展有序稳定的审计工作,对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加以解释和解决。缺乏实践经验和技术使审计活动的局限性加高,对于很多生态问题只能“临渊羡鱼”。没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只能依赖于外部的环境调查研究部门,这就极大地增高了成本和延长了审计时间。因此整个审计活动缺乏内在的合理内核和足够的外部资源,不能实现生态审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也是生态审计工作受限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完善生态审计工作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1)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

      要改变这些地方领导根深蒂固的观念,也就是GDP至上的观念,就要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纠正作用。实现的GDP必须要是绿色GDP,不能是一般意义上的GDP数字,要全盘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观念,通过转变观念,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培养具有“两种”能力的审计人才

      从事生态审计的人员要兼顾生态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与审计业务知识。为此必须加强审计人员开展生态审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尽快培养一大批资源环保审计领域的查核问题能手和深入研究能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生态审计队伍。

      (3)优化外部法律环境

      明确的法律保障是影响生态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各地审计机关应通过宣传生态审计试点成果和经验等方式,向党委,人大和政府以及社会广泛宣传审计机关开展生态审计的重要意义和建设性作用,赢得重视和支持,积极推动生态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并通过各地有关生态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与完善,推动全国性有关生态审计的法律或法律条款出台,从而为生态审计的深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