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博 安广实,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黑龙江对外经贸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合理设置机构,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与其他职能机构的设置相适应,要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同时应与管理要求相适应,在信息沟通渠道上,能及时向高校管理者汇报审计结果,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还要赋予相应的职权和资源,以便于随时取得信息、及时开展工作等。要按照职责分明、科学管理的原则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直接向高校领导班子或校董会负责,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要保证审计工作所必需的专职人员编制,配备具有内部审计岗位资格的审计人员,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特约和兼职审计人员。并且,在机构设置时还应考虑分管领导的岗位牵制,增强审计独立性。

      (二)审计职能从强调监督向注重服务转化

      在现代管理型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向所在组织提供审计服务以促成其经营或管理目标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仅仅局限于履行其监督职能,而忽略其他职能的发挥。否则会被审计对象看成专门挑刺、找毛病的部门,工作中会有意无意的不支持,甚至设置障碍阻挠审计。因此,高校内审管理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重视服务效能,转变过去单一的监督审计观念,实现对管理、效益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审计人员要发挥专业优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提高效益、完善管理和降低风险为核心,向学校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优质评价服务,成为各管理部门的咨询顾问,成为有助于学校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让被审计单位深切体会到审计不仅仅是查错防弊,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加强管理,规范经营,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使被审计单位能自觉接受审计,进而主动要求审计,变“要审我”为“我要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拓展审计业务领域

      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拓宽业务领域向多元化发展,除了进行财务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以外,还可以进行以下审计:一是大力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认真搞好基建工程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情况的审计等,促进各单位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减少和杜绝损失和浪费。确保高等学校办学资源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保证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紧贴高等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关键控制点,实施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和内控制度的评价,提出建议,以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维护校内经济环境,规范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是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与绩效意识,对于其合理规划、利用高等学校现有资金起到督促作用;可以分清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正确评价其任期业绩;还能起到反腐倡廉的作用。四是尝试风险审计,当前高校的重点风险领域主要是学校拓展、新校区建设和异地办学等,学校筹资规模加大,债务风险也随之加大。这些都需要内部审计来随时监控,同时内部审计也要关注校办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审计关口前移

      传统审计工作由于强调局外监督和对错弊的检查,通常在事后进行披露,事前预防的作用较小,使审计部门与被审单位、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对立状态。审计关口前移,是将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延伸,深入到事前控制、事中管理、事后监督之中。因为事后审计仅能起到“查”的作用,已造成的损失难以弥补,所以内审部门必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监督与控制,这不仅能直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融监督和服务为一体,而且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减少损失,降低审计风险。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从项目市场考察开始到项目洽谈、合同签订,直至项目验收完成,对经济事项实行全方位跟踪监控,可以减少管理过程中不利事件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办学风险,为学校管理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服务。

      (五)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为适应新形势,高校内部审计在其工作方式、业务程序、检查内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变革,应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探索计算机系统审计,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校在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上的优势,加快高校内部审计自动化、网络化的建设。实现校内审计与校内各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数据共享,推进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实现内部审计手段的现代化。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与传统审计在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及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上都有了许多变化,要尽快让广大内部审计人员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审计技术,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从传统审计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内部审计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要大力推广和完善统计抽样、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等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总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以监督为主的审计观念,逐渐淡化“经济警察”的角色,逐渐强化“保健医生”的角色,以“免疫系统”论为指导,培养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宏观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作用,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