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绩效审计分析应关注的几个重点

作 者:
陈慧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政策绩效审计是指以国家或地方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为对象的绩效审计,这里的政策包括了宏观调控政策、民生政策、支农政策、环境资源政策等。随着审计职能的提升转型和绩效审计的普及开展,政策绩效审计开展得越来越频繁,主要是通过绩效分析反映政策的执行效果、政策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促进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和优化完善。笔者认为可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知晓度。通过调查政策适用人群对政策的知晓状况、政策执行者运用的宣传方式,分析政策宣传在范围上有无盲区,有无地区性、人群性差异,特别是惠民方面的政策,更要关注因宣传不力造成的“惠”而不“普”现象。

      二是政策执行力。首先是审查政策下达的偏差性。即政策在层层下达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偏差,地方各级政府或部门出台某政策的“地方版”时,其范围、原则、标准、方式等是否因利益等因素与上级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偏移”。其次是审查执行的符合性。将政策措施中“应当或禁止”方面的规定作为分析重点,看实际执行的标准、范围、时间、进度等与政策要求是否相符。第三是审查执行的真实性。除了财务、业务数据的审查,还要沿资金链直至政策的最末端开展账外调查,主要审查享受政策的真实及时性,看是否存在应享受而未享受的对象,同时已享受的对象是不是应该享受,显示享受的是不是真的享受了,未显示享受的会不会暗地已享受等等。

      三是政策影响力。一方面审查政策执行调整对经济、社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审查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发展状况、历史因素等对政策执行和效果所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四是政策公平件。主要审查执行政策过程中对各类人、各地区的标准、尺度其差异是否合理,是否保持了相对的公平,是否实现了资源的均衡化、关爱的普惠化;政策的实行是否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

      五是政策覆盖面。主要审查应享受政策、应受到补助的对象是否都已覆盖到,对一些特殊情形是否有相应的特别规定;政策的内容对落实政策的各环节是否都作了规定,特别是责任罚则、长效机制的建立、工程后期管护等是否都有相应的制度条款加以约束或保障。

      六是政策适当性。宏观上主要分析执行的政策是否与其他政策相违背,是不是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特别是与国家的政治路线、大政方针、治国方略是否“合拍”;具体的条款上主要分析政策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方式能否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执行起来是否又节约又高效、资金的下达发放方式是否合理、管理费或工作经费的标准是否恰当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