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本质研究现状 审计本质问题是审计理论研究的最基本问题。除了早期的“查账论”外,目前,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关于审计的本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方法过程论;②经济监督论;③信号传递论;④保险论;⑤经济控制论;⑥免疫系统论。免疫系统论是刘家义提出的一个新观点。在本质上讲,审计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二、对上述观点的评析 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所谓本质,是指事物内部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和任何事物的本质一样,审计的本质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必须透过现象去把握。深刻理解审计的本质,应该把握以下几点:(1)依据审计本质理论可以导出审计职能发展及审计的社会作用。(2)审计本质理论应能回答审计源于并满足了何种社会需求。(3)审计本质理论不但能解释审计产生的原因,而且能够解释审计发展的推动力。(4)审计本质理论应该能解释从各种不同角度划分的所有类型的审计,如:财务报表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5)审计本质理论应能解释审计为什么需要保持独立性。普遍认为,独立性是审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审计得以存在的根本。但是为什么呢?审计本质理论应该能够对审计的独立性这一根本特性做出合理解释。(6)审计本质理论应能解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审计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 根据上述标准,前述几种关于审计本质认识的观点虽然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审计的本质属性,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方法过程论。方法过程论的最大贡献是:将审计置于一个大的经济信息传递系统,并将审计看作整个经济信息传递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增加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价值而推进经济信息的有效传递。方法过程论较之查账论无疑是审计理论发展的一大进步,拓宽了审计的领域。但方法过程论只侧重于审计的方法和手段,并没有说明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因而未能揭示审计的本质属性。 ——经济监督论。经济监督论主要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对于中国国家审计的看法。它存在的问题是:(1)经济监督论无法将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区别开来,因而并未揭示审计本身所有的根本属性。(2)现代审计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审计形式日趋多样化,出现了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等审计形式,这些都不是经济监督论所能涵盖的。(3)经济监督论无法回答一些审计实践问题,如内部审计侧重于为完善企业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作用等。 ——信号传递论。信号传递论主要是从卖者(经理人)的角度,认为审计产生的动因是由卖者为了卖出个好价钱而主动要求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责任人可能成为审计的委托人,但多数情况下,预期信息使用人或其代表(主要是财产所有人)是审计委托人。 ——保险论。姑且不论保险论中关于“审计费用等同于保险费用,只要审计失败,就要承担责任”的观点是否合理,保险论也只是从审计责任的角度对审计存在的原因进行探讨,而无法解释审计为什么需要保持独立性。保险论用来解释注册会计师审计或许有几分理由,但却无法解释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所以,保险论不能作为审计的本质。 ——经济控制论。经济控制论把审计定义为一种经济控制,夸大了审计的职能。在现代股份制企业中,股东挑选经营者,股东有权力监督经营者的活动。对经营者的约束,应该通过权力约束(公司内部纵向授权制)、制度(财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约束、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营者市场)约束、法律约束(法律惩罚)并培育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来实现。若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首先应着眼于完善这一系列的企业内外部契约(如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而不应该将监督与控制的重任只放在审计者的肩上。所以,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审计的控制作用,无疑是舍本逐末,夸大了审计的职能,加大了审计的责任。事实上,在这一系列的企业内外部契约体系中,审计师只要扮演好一个信息鉴证者的角色就足够了。至于“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特殊经济控制”中所用的“确保”两字更是不当,混淆了审计责任与管理责任的界限。审计的独立性决定了审计不应该也不可能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 ——免疫系统论。免疫系统论很可能会将审计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因为如果将国家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审计是这个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如果这个生命体出现诸如贪污、腐败等许多毛病,外界环境又没有出现重大变故,则说明审计这个“免疫系统”一定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对此,国家审计部门能够承受起这个重大责任吗?另外,在一个民主国家中,人民当家做主,各级人大代表授权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经管属于人民的财产,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是责任人,审计必须是相对独立的第三人,审计不应成为政府的一个部门。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将审计看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将会严重损害审计的独立性。 三、对审计本质理论的再认识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不信任感,人们对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经济信息存在疑虑,产生担忧,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出现就是为了消除这种不信任感,增强信息的可信性。因此,审计与社会信任存在密切的关系,审计就是相关利益关系人基于对特定经济人不信任,而委托独立的第三人对该经济人的经济行为或其陈述(报告)按照既定的标准所进行的一种鉴证活动。也就是说,审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信任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