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对环境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与评价标准

作 者:
吴谦 

作者简介:
吴谦 江苏省海门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特区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环境效益审计的对象就是以环保专项资金和环保建设项目为主线,遍及财政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资源环保的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管理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反映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环境效益审计的目标就是审查和评价相关部门或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和合法性基础上,就环境保护工作所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为出台政策法规、理顺体制,健全机制、改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深化经济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

      环境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对排污费征收的审计。

      排污费征收的目的在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筹集环境保护资金,用于重点污染源和区域性污染防治及治理污染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应用等项目的拨款补助和贴息。审计应主要把握五点:其一、地方政府及其环保部门对排污费的征收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无违规制定排污费征收优惠政策、浪费资源、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和间接利益的现象。其二、看征收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的征收程序进行征收,有无不按程序违规征收的行为。其三、征管职能是否到位。主要审查环保部门是否依法及时、足额征收排污费,有无漏征漏管,多头征收、计划征收、违规减免的问题,同时结合排污费的测算情况对排污费征收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其四、征管基础是否扎实。主要审查缴费企业计征依据是否真实,申报是否及时准确,有无因监管不严造成收入流失问题。其五、已征收的排污费缴库、退库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解缴国库,退库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主要审查有无通过过渡性账户违规滞留、坐支收入的行为。

      (二)对环境建设项目的审计。

      加强环境建设项目管理,是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因此应对以下内容实施审计:其一、项目审批立项是否合规。审查环保资金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资金管理规定,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其二、工程招投标是否合法、有效。主要审查工程招投标是否必要和可行,项目相关单位是否按招投标程序执行以及执行结果的合法性,与项目相关单位是否依法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是否合法,与招投标文件是否一致。其三、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科学。是否在对项目进行翔实的调查的基础上,实行专人编制项目预算、专人预算复核,预算内容是否细化。其四、建设项目实施是否达标。项目承担单位收到环境专项资金后是否按项目要求组织实施,是否将财政拨付的项目资金和其他配套资金全部用于该项目,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将资金挪作他用。其五、竣工验收是否及时、规范。是否符合验收程序,验收内容是否完整,验收标准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其六、对环保项目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已完工的项目,是否及时投入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因控制不严而产生损失浪费的现象;是否存在重视执行期管理,轻视项目后期管理的行为,从而影响效益发挥的问题。

      (三)对财政、环境保护部门的审计。

      财政、环境保护部门作为政府配置资源、调控经济、环境保护的两个综合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努力完善政策,不断促进环境效益的提高。审计内容主要有:其一、是否按部门预算的规定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有无少拨、不拨或延迟拨付的现象;其二、是否存在将环保专项资金用于环保部门自身建设和其他不合规项目;其三、是否存在虚报、夸大项目预算金额,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其四、是否存在列支预算未安排项目的问题;其五、项目调整是否有审批手续,且调整是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四)对环境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应着重把握以下两点:其一、审查环境法规政策是否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帮助法规政策制定部门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法规与制度,例如审查评价排污费的计费范围、排污量的核定和排污收费标准的合理性等。其二、对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环境方针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检查政府环保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使用其法律授权和公共资源,督促社会公众和组织遵守环境法规的效率和效果。

      环境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一)定性标准

      1.指导性标准,主要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与原则。其中地方性法规是环境效益审计的重要证据,但是当其与国家环境政策法规相矛盾时,应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办事。

      2.技术性标准,主要包括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3.经济性标准,即实现经济效益目标情况。

      4.环保专家意见、群众评议等。专家的评判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长远性,是关键;而群众的评议较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有时可从群众满意度来评判效益的好与差。

      5.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通过近几年的环境效益审计实践,审计人员突破了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在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审计工作的指南。

      (二)定量标准

      1.经济效益指标:(1)项目建设经济指标:成本降低率。是反映项目建设经济性的指标。成本降低率为正表示节约,为负表示增支,说明项目运行过程具有经济性。计算方法是:成本降低率=1-(某项投资的实际成本/该项投资的目标成本)×100%。(2)项目运行经济指标: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节约量。是反映项目运行经济性的两个指标。原材料利用率指标越高、原材料节约量指标负值越大,说明生产成本越低。计算方法是:原材料利用率=(一定量商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总重量/生产该一定量商品所消耗原材料的总重量)×100%;原材料节约量=本期原材料消耗总量-(本期商品中原材料的实际数量/原材料的计划利用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