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的分类 产品一般可按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产品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这种产品)和排他性(一个人使用一种产品可以阻止另一个人使用这种产品)的程度不同分为三类:一是纯公共产品,即那些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二是私人产品,即那些完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三是准公共产品,即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它具有不完全竞争性和不完全非排他性,或者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者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国家审计信息是国家审计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的反应,是国家审计工作的一种产品,国家审计信息也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一)纯公共产品 国家审计信息中的纯公共产品是指国家审计信息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那部分信息。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依据相关法规,审计署必须主动公开的审计信息。我国有关审计公开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和《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等。根据《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的规定,以下信息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1)审计署职能及机构设置情况;(2)审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3)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及重要会议内容;(4)审计业务工作;(5)审计行政管理;(6)其他。”另外,《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也规定审计信息的公开形式,“以审计署门户网站为主要载体,不定期对外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以上审计信息一经公开,全体人民群众都可以使用。一个人使用审计信息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审计信息的使用量,一个人使用审计信息也不可能阻止另一个人使用它。显而易见,这些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审计署主动公开的审计信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而这些信息属于纯公共产品。第二部分是没有依据法规,但审计署主动公开的审计信息。法规通常具有滞后性,审计实践的发展往往超前于法规,因而那些根据审计实践发展的需要、法规又没有明确规定但必须公开的审计信息,也属于纯公共产品。例如,审计署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审计知识栏目,包括中国审计概况、审计知识问答、领导干部审计知识读本等内容。公开这些审计信息有助于加深公众对国家审计的了解,更好地促进国家审计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①。 (二)准公共产品 国家审计信息中的准公共产品是指国家审计信息中不同时具备完全非竞争性和完全非排他性的那部分信息。这些信息可分为以下几类: 1.国家审计信息中依个人、法人或团体申请公开的信息。《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对申请公开审计信息的规定如下:“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审计署主动公开信息以外的政府信息,可以向审计署申请获取,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这种信息一方面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即任何个人、法人或团体都可以申请公开,公开后不会减少信息的使用量。另一方面又具有消费的排他性,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申请人才可以消费,不符合一定条件的其他社会公众、法人或团体不能消费,即消费的可能性上具有排他性;二是一旦申请人的申请被批准和付费后,申请人就可以直接消费审计信息,而排斥其他人消费这些信息,即消费的现实性上存在排他性,这就是“选择性进入”。“选择性进入”是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才可以进行消费。可以“平等进入”的公共产品一般是纯公共产品,而“选择性进入”的公共产品一般是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 2.在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传递的国家审计信息。一是纵向的传递,如审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审计任务的下达和接受,下级审计部门向上级审计部门汇报的审计工作报告等。二是横向的传递,即审计部门向同级相关部门,如监察、工商、税务、纪检等部门的情况通报。 3.国家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传递的审计信息。例如,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信息。 4.在一定范围内传递的保密信息。《审计署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予公开。但这些保密的审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传递,如军队审计信息可以在军队内部的高级领导中传递。 以上四类审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排斥一定范围外的人使用,因而属于准公共产品。 (三)私人产品 审计信息中的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完全竞争性和完全排他性的审计信息。一般来说,国家审计信息中属于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信息占绝大部分,但也有一小部分审计信息具有私人产品属性。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依照申请人要求而公开的国家审计信息被批准后就成为申请人的私人产品,只有申请人可以使用,其他人不能使用,因而具有完全竞争性和完全排他性。 2.二次开发的审计信息,即信息服务主体对政府原始的审计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加工和研究后,再向市场需求者提供服务的信息。这些审计信息属于信息服务主体所有,具有完全排他性和完全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