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融为一体 审计软件要以审计程序为核心。审计程序其实是审计目标、审计方法与具体审计项目之间的灵活搭配和应用,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积累壮大的过程。审计程序的本身属性就包含着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依据新会计准则制定一套标准程序库。每个审计人员在执行不同企业不同项目时都会有不同的职业判断,在此过程中将会对标准程序库做适当的修改和延伸,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案例程序库。案例库作为整个审计程序库的一部分将会为扩大审计人员知识面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案例库分为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成功案例将是开展审计工作中最快捷、有效的事实证据;失败案例也可以成为审计人员学习、总结、培训的反面教材。从长远来看,如果将这些不断积累下来的审计程序库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广到一个共享平台上,鼓励各个行业的审计人员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库程序上传到平台上,并由平台管理员定期对上传的案例进行管理和分类,将会极大地促进计算机审计和审计自身的发展。 二、审计项目管理与系统资源协同管理 审计项目管理与系统本身资源是分不开的。人员的管理、角色的分派、客户的管理、服务产品信息、标准程序将共同组合成一个审计项目。针对审计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外勤多、业务量相对集中、带有风险控制的特点,可以在项目管理前段采用先生成审计项目,然后下载到本地客户运行形成类似账套形式的管理制度。审计项目生成后由项目经理负责会计数据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初始化、分析性复核、审计计划方案的制定,然后将报表项目按具体人员安排表通过权限控制方式赋予项目成员进行实质性的测试工作,非权限控制范围内的报表项目其他成员则只可预览不可操作。各项目成员汇总整理审计信息后加挂于报表项目上形成工作底稿,由审计经理进行复核并得出结论,最终形成审计意见并逐级复核后签发报告。 三、审计流程标准化与多元化的电子数据采集工具 审计软件的流程标准化,通常包括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两大部分。业务流程为:被审单位基础资料采集——会计政策的确认——内控调查与评估——会计数据采集——审计项目建立——分析性复核——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执行审计程序——形成审计结果——审核复核——导出审计结果。数据流程大致是从被审单位凭证库、每月T/B、每月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作为切入点,从而确认在客户提供的未审会计报表项目上执行若干个不同的审计程序。不同的审计程序将采用不同审计方法或手段,力求以最快捷的途径达到同样的审计目标。当发现报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审计调整或重分类调整时即产生审定数与审定表,每个报表项目的审定数将汇总成试算平衡表,最终的结果即为审计报表。 多元化的电子数据采集工具可将客户财务系统中的数据先转换成Excel格式,再导入系统进行数据测试分析。办公软件Excel工具的通用性,大大方便了外出人员采集数据的灵活性。 四、工作进度与审计轨迹的实时监控 这一设想的前提是为项目管理层、项目执行层提供不同的工作平台。管理层可以随时掌握项目的工作进度和成员个人完成情况,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重新整理纠正。此外,审计软件系统要将执行审计计划、复核、差异调整过程自动记录下来,形成审计轨迹,以便于项目人员随时查看和监控。 五、底稿的编辑要灵活 可以借助现有办公软件强大的编辑功能和操作性作为编辑器。底稿的样式原本是加挂在每条标准程序上的,但由于编辑器的可操作性强,所以可以对本项目的底稿样式根据需要进行添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