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审计的迫切性 1、经济发展的需求。低技术含量及高浪费的消费方式带来的经济发展,已经显示出严重不经济的一面。如2003年,我国电解铝出口创汇收入比2002年增加了6.9亿美元,但扣除成本上涨、环境污染、耗电量等因素,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加上盲目上马,后果是2005年电解铝全行业亏损。2005年5月,发生在清水江沿江的千余村民砸厂、40多名村主任酝酿集体辞职的事件,揭示了畸形的矿产经济,不仅带来了严重水污染,威胁着沿江群众的生命安全,也沉重打击了当地民众先前所依赖的经济命脉——农业和渔业,影响了沿江边城未来发展旅游业的规划。 2、世界的需求。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与世界争夺能源”的声音叫得越来越响亮。客观地说,一方面,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能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如石油已经达到1/3,铁矿石已经达到1/2。另外,制约中国的新牌频出。英国《自然》指出,在过去20年,中国已经铸就了一个经济奇迹。希望未来20年,中国也能造就一个环境奇迹,并且确立一个好例子让其他国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审计的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对生态审计的研究起步比较早,Linda S.Spedding等(1993)在《生态管理与生态审计:经营中的环境问题》一书中,介绍了生态审计及其发展趋势。欧共体国家环境部长会议曾在1991年提出了两项总要草案——“生态审计”和“生态认证”。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为企业生态审计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尽管对生态审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仍没有定论,但国外政府和企业在开展生态审计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如瑞典松兹瓦尔建立的生态审计制度包括了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的内部审计;奥地利的“维也纳生态经济建设规划”为企业提供的环境保护计划有五个: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生态审计、温室气体削减、ISO14001、旅游环境标志计划,其中包含了企业生态审计。此外,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生态审计制度并加以实施。 2、国内研究进展。国内关于生态审计的学科体系尚未建立,仅仅停留在概念和方法的探讨上,但政府和部分大型上市公司已经有生态审计的实践。表现在政府制定了部分相关的规定和措施以及一些大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和生态资产的评估上。如《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黑龙江省大庆市、内蒙古赤峰市的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生态审计制度;海南省、浙江省也计划推行生态审计制度,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进行生态审计,从根本上消除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的倾向,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责任,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当成大事。 三、生态审计内容与方法 1、生态保护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合法性、有效性。生态保护规划是为了使生态环境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对自身活动及生态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对于生态保护规划的审查包括:审查生态保护规划的制订情况,主要检查生态保护规划基期情况的真实性,是否存在重复申报、虚报的问题;审查生态保护规划的执行情况。重点审查政府及有关单位是否落实了管理责任,评价生态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监督生态保护规划执行的效果。对于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审查包括: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价,揭示和反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遵守和执行;评价法律法规的实际执行效果,重点关注法律法规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发现存在问题要立即反馈给有关部门,以利于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 2、生态保护资金的合规性、合法性审计。国家投入的生态环保资金主要用于加强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降低生态环境脆弱度方面,而且分散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林业、农业、园林、水利、环保、市政等),如果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对生态环保资金进行合规性、合法性审计,除了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抽查法、顺查法、逆差法外,还应采用专项审计调查与核对的方法。通过广泛的调查,查清各项生态环保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然后借助于调查结果,结合项目预算,采用核对法,对生态环保资金是否存在被截留或被挪用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资金预算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予以判断,得出审计结论。 3、生态环保项目的绩效审计。生态环保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首先应查明生态环保资金在使用方面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关注是否存在实际支出严重超出预算或存在大量的铺张浪费问题以及项目建设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章及规划设计进行,确保了工程质量。然后要对生态保护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由于生态保护项目不可能在资金投入后立即产生效益,所以应采用追踪评价法,即在项目正式完工或投入运营后一年或数年内进行。对生态环保项目的绩效审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历史比较法。审计人员利用某一区域现有的生态环境治理统计数据、统计报表和文献资料,与某个历史时期的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比较,以反映过去与现在的生态环境水平,验证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2)对比分析法。审计人员将生态项目的预期收益或项目预算的预期收益,与项目实际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生态环保项目的投资效益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3)指标评价法。审计人员通过生态环保项目的质量验收指标,对项目绩效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包括:林木成活率、树种比例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主要适用于天然林保护的审计、治沙造林工程审计;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和废弃物再生资源率,包括填埋、焚烧和资源化的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比率以及废弃物再加工后产生的有效资源比率,主要适用于城镇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的审计:水环境质量指标,主要采用的是GB3838-2002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GB/T14848-93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适用于河流、湖泊、地下水的治污工程审计;农业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率,主要是防治土地退化,做到坡耕地退耕;土地治理率,主要是防止自然土地与湿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目前已实施了大量的水土保持试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