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建议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综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部控制评价不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一直是审计人员关注的话题。在审计实践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必须有一套客观可行的基本参照标准,即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目前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主观性大、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同企业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监督环境差异较大,如果缺乏一些具体的标准和尺度,就会使评价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内部控制评价的合理性。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就显得很重要。

      (一)制定技术规范时采用“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方法论 内部控制标准有效推进的关键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技术层面看,提高效率的路径在于:针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每一个方面,在开发和制定技术规范时,要充分借鉴先进的方法论,并考虑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特点,做到简洁、高效、实用和可操作。我国可采用“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方法。

      (二)遵循五要素原则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要素是一个相互联系、综合作用的有机控制整体,使单纯的控制活动与企业环境、管理目标及控制风险相结合,形成一套不断改进、自我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五要素的有机结合,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充分借鉴和吸收了五要素,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补充完善。

      (三)突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主线并兼顾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目标、资产安全等。这些目标既涉及到内部控制,也涉及到风险管理等。现阶段应当侧重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与资产的安全,提高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随着企业的管理状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相应提高,从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与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贯彻落实发展战略、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延伸,逐步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完全趋同。

      (四)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总体上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1)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应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其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适用于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其作为适用于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标准,就小型企业如何按照成本效率的原则使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提供指导。(2)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的标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实施的标准应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将其作为企业管理层自我评价内部控制的规范,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进行指导;《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X号——内部控制审计》,用来规范和指导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所以,我国应尽快推出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配套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和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等,从而使我国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环节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