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术界在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对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的方法、审计委员会设置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中内部审计机制差异性分析的研究文献较为少见。本文拟对股权型和债权型两种公司治理模式中的内部审计机制进行比较,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提供有益启示。 一、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 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股权分散、外部控制权市场发达、公司治理以董事会为核心,在公司治理中奉行“股东至上”主义,股东作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应的公司经营目标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公司的财务会计和审计业务比较发达,监管当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导致整个内部审计机制也围绕着审计委员会来展开。因而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形成了特殊的内部审计目标、审计组织形式和审计信息传递方式。 (一)内部审计目标及其实现 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内部审计机制的审计目标,包括财务审计目标和管理审计目标两个方面。总的来说,内部审计是为了有效激励、约束经营者,促使其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经营,并且协助经营者实现经营目标。 从公司内部审计来看,财务审计目标是针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审计,以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防止会计舞弊。按照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财务审计应由股东(会)提出审计目标。在实现财务审计目标的内部机制上,可通过董事会、内审机构或者审计专员等组织机构参与审计活动,确保对公司财务审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公允。在通过公司董事会实现财务审计目标中,其有效性取决于股份的集中度、股东的性质和股东权限的强弱,通常股份越集中、股东数量较少时,股东会有动力和能力对公司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股东通过行使公司的控制权来提高其决策的效率。在通过内审机构实现财务审计目标中,公司内部审计根据其所处的环境,制定不同的审计战略,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一般以财务审计为导向,内部审计机构对财务活动进行审查,以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真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合规合法。在通过派遣审计专员实现财务审计目标中,通过利用人事安排达到对公司经理层监督的目的,同时,赋予审计专员对公司重大财务活动监督的权利,及时发现、制止违反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行为,向股东会报告工作(程新生,2006)。 从管理审计目标来看,由于管理审计涉及对公司内部控制、经营效率和战略决策三个方面的评价,管理审计目标就体现为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提高经营效率、促进科学决策和战略目标实现。通过内部审计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对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通过对采购、生产、营销、资金流等进行循环审计或者通过对材料、能源、资金、信息等进行全要素审计,强化公司经营过程审计,从而提高公司绩效。在公司治理实践中,股东(投资者)借助治理结构开展战略审计,目标是通过对公司战略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从而确保公司战略的有效性和战略实施。不同类型的公司,战略审计机制与路径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二)内部审计组织形式 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是为实现内部审计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及其履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方式、途径。在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审计委员会成为负责内部审计的专门特设机构。如200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可以“批准审计计划、时间进度、监督一般审计人员并邀请一般审计人员参加大部分审计委员会会议”等。在英美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审计委员会直接管理公司的内外部审计,并与董事会、企业经营层形成直接联系。内部审计的负责人由董事会确定,以增强其独立性,并由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赋予了内部审计较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对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改善审计监督的效果。 (三)内部审计信息传递 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表现方式及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各种制度安排及其成效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环境有很大关系。公司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具体的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通过提供绩效评价、内部控制测试、经营效率分析等审计信息,有利于实现公司的科学决策、高效经营。 在股权型公司治理模式中,典型的是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通过审计流程,内审部门对公司经营管理及各执行部门进行审计监督、评价,把收集的关于公司财务、经营、决策等方面的审计信息传递给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再向董事会传递内部审计信息,以维护股东的利益。健全、完善及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可以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