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修辞研究在“五四”前后逐步从文学批评的范围解脱,《修词学教科书》(1905)、《修辞格》(1923)、《修辞学》(1926)等一系列著述的问世,标志着修辞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修辞学发凡》(1932)把汉语修辞研究从修辞格的狭窄范围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我国修辞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的体系。”(胡裕树语)〔1 〕解放后的《修辞概要》(1953)、《现代汉语修辞学》(1963)等,以语言单位和语言的构成要素为纲,进一步阐释了修辞学的“语言本位”的特质,拓展和规范了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以此为基础,在“文革”结束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我们有了《汉语修辞学》、《言语交际学》、《修辞新论》、《现代修辞学》和《词语的锤炼》、《词语的选择》、《用词造句》、《炼句》、《句式的选择和运用》、《段落的组织》、《篇章修辞》、《篇章修辞学》、《修辞新格》、《辞格辨异》、《比喻》、《修辞格论析》以及《语言风格初探》、《汉语风格探索》等数以百计的修辞学新著,现代汉语修辞学已经形成了理论研究、词句篇章研究、辞格研究和语体、风格研究四头并进的新格局。 在这个新的格局里,修辞理论,包括建立新的修辞学体系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大批带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的成果;辞格的研究“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应用的指导”〔2〕,继续向新、全、深、 广的方向发展;语体、风格的研究一度成为热点,出现了众多各成体系的论文和专著;在词句篇章方面,用词的研究材料丰富、内容充实,倪祥和、徐炳昌、张寿康、郑文贞等人的一系列论著也“把我国的篇章修辞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3〕。修辞研究新格局的各组成部分里, 句子研究的成果则显得十分薄弱。王希杰先生曾以“既没有严密的科学的系统,用例也大都苍白无力”来评价80年代修辞学的句子研究〔1〕,说得很尖锐,也很符合实际。 修辞学句子的研究之所以相对薄弱,我们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取得的比较成熟的成果,以已写进修辞学教材(含现代汉语教材)的为例,主要是总结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同义或不同义的句式,如“长句和短句”、“常式句和变式句(含倒装句、省略句等)”、“直陈句和疑问句(含设问句和反问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含一般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文言句式和白话句式”、“汉语句式和欧化句式”、“松句和紧句”、“整句和散句”等等。它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修辞学发凡》和《现代汉语修辞学》等所论及的有关句子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使之更趋丰满和完善。二是把一些传统修辞著述里与句式有关的辞格分化出来,从句式运用的角度进行鉴赏和阐释,它们都没有跳出传统修辞学研究句子的老框框。 我们认为,修辞学研究句子,不能老是把眼光停留在同义句式的选择及不同句式修辞效果的鉴赏和分析上,我们必须开拓新的研究视野,真正从指导语言实践、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入手,扩大我们的研究范围,丰富我们的研究理论。举例来说,我们完全可以从句子的结构类型和语气特点等多方面对各种句型、句类、句式在言语中的运用规律进行研究,还可以把句子放到篇章段落中,研究各种单句和分句、复句在语篇组合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无疑也是有关句子运用的修辞规律和修辞特点,对这些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我们至今几乎还是空白。 语法研究的成果已经为我们基本勾勒出了汉语句型的静态系统,但这些形形色色的句子因其结构类型的不同在具体运用中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差异,我们还并不清楚。譬如说,哪些句型比较适宜或不太适宜从正面或反面告诉别人一件事或描绘一个事物?我们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对一个问题的某种程度的了解,可以有些什么结构的问句或非问句的形式供我们选择?是不是各种主谓句和非主谓句都可用来表示祈使和感叹?等等,回答这些问题,都应该说是我们修辞学的份内事。再譬如说,各种语法书上都说动词、形容词的功能是在句中作谓语,可为什么真正由动词、形容词单独作谓语的句子却特别少?为什么这类句子作复句里的分句多而作单句少?这离开了语体、语境等方面的语用分析也是仅从句法上难以回答的。 现代修辞学重视篇章的研究,主要研究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衔接、照应等构件和方法里的语言特点。篇章修辞研究句子,但主要是从同义句式与篇章组织的关系上着眼,其他则顾及极少。如果我们不从同义句式的角度,而把语篇材料看作是由连续着的句子构成的链条,那么,什么结构形式的句子在这个链条中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则是我们同样不清楚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见,有些结构形式的句子在上述“链条”中位置是自由的、可以单独站得住的;但也肯定有些句子是不自由的,它们或者总是要求有相应的后接部分与之同现,即总是位于必须同现的后接部分之前(这样的句子称“先行句”),或者总是要求有相应的前加部分与之同现,总是出现于前加部分之后(这样的句子称“后续句”),或者同时要求有前加和后接的两部分,只能出现在这两个相应的衔接部分中间(这样的句子可称“中继句”)。先行句、后续句、中继句都是定位的不自由句,也还可能有不定位的不自由句,即一定要有另一个可先或可后的部分与之同现的句子。对这样一些句子进行语用的研究,研究语篇中特定位置的句子所具有的意义或形式上的特点,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言语中的句子,对丰富我们修辞学的句子研究和篇章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