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志资料收集包括审计项目、审计管理、审计实物等资料。 一、审计项目资料的收集 审计项目资料主要指审计项目从审前调查、立项、审计查出问题、出具审计结果报告、报送信息、信息采用和领导批示、被审计单位整改以及整改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情况,它是审计志书资料的主要来源。 审计项目资料收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计项目立项依据和背景。审计项目立项是根据审计署授权,还是市政府交办、人民来信,还是根据领导哪些精神或围绕社会经济活动重点、热点问题立项的都应作为审计志资料进行收集。同时还要注重收集审计项目立项的背景资料。如2003年低保资金审计调查的立项背景:北京市自1996年建立并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2年末,全市享受“低保”人数已达12万人,比“低保”政策实施初期增长了12.9倍。6年间保障标准调整了7次,由最初家庭月人均收入170元提高到2002年的290元,增幅比例为70%。同时,保障金支出也越来越大,仅2002年全市就支出保障金202亿元。这么大的支出金额,涉及这么多人,“低保”政策执行得怎么样?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是否都被纳入“低保”体系?是否达到应保尽保,足额发放?享受“低保”政策的群众每月能否按时领取“低保”金?带着这些年问题,北京市审计局2003年对东城、崇文、通州、宣武、海淀5个城区的低保资金进行了审计调查。 有时也需要交代一下大的背景,用于综合性叙述。如近年来我局开展的社保资金审计,就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开展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改进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体化”制度安排。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实实在在的措施。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促进社保资金政策执行到位,北京市连续3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拨付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并对社会保障资金、医疗保险基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背景资料的收集需要我们树立宏观意识,对党的政策,经济工作重点要有一个整体把握,更需要对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归纳。 (二)审计时间。审计时间作为志书必须交代得清清楚楚。一个项目某年某月开始(以审计通知书为准),某年某月结束(以审计结果报告为准)必须准确。切忌用“似乎、大概、也许、可能”之类的词语。 (三)审计对象、范围。指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对单位而言,即对某某单位进行了审计;对项目而言,即对某某项目进行了审计。我们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要将被审计对象的名称准确地写清楚,这是存史资料必须做到的。审计范围是指审计对象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如2005年农民饮水达标工程审计,范围之广,涉及通州、大兴、房山、顺义、延庆5个区县,13个乡镇,39个村,1.4万户。在收集审计资料时,审计范围也在收集之列。 (四)审计重点。主要指审计实施方案中确定的重点内容。 (五)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审计结果报告为准。审计结果报告所列查出的问题是资料收集的重点之一。 (六)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对什么问题,依据哪条法律、法规,作了什么决定,提出了什么建议均以审计结果报告为准。 (七)审计报告和信息报送、采用及领导批示情况。哪个项目的结果报告或信息上报了署、市委、市政府、组织部等部门,哪位领导批示(领导圈阅不在之列),所批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要作为收集的内容。例如,2005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结果报告报市政府后,王岐山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政府专题会议,认为“审计监督很有必要,审计报告实事求是,提出的问题针对性很强,要求各部门限期整改”。 (八)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例也是审计志资料收集不可缺失的。 二、审计管理资料的收集 审计管理资料是指围绕审计工作开展的审计业务管理、审计信息、审计科研与培训、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宣传、机构设置等工作情况。收集这些资料,既要考虑与一轮审计志的衔接,又要根据不同时期审计机构的调整、审计项目的安排、审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审计工作重点的转移,收集突出不同时期特点的审计资料,以突出时代特色。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职责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收集,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所谓“横”,就是按事物性质分类。所谓“纵”,就是按时间顺序。“横不缺要项”,就是不出现重要内容的缺失。遵循“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的原则,按事物性质划分。“纵不断线”就是在此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以事物发展进程为线索进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