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也有许多学问在里面,如何顺利完成繁杂的归档工作且达到审计署6号令中关于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的要求呢?这里简要介绍三种操作方法: (一)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即手工操作法。手工操作法是当前基层审计档案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它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必须坚持实行统一的标准,收集审计资料要齐全,立卷次序要规范。审计综合人员在收集整理审计档案资料时要认真审核,按照具体审计项目的内容进行筛选归类,如财务收支审计类、经济责任审计类、建设工程审计类等,切忌“一锅煮”和“打捆式”归类。 (二)审计档案微机管理法。运用微机管理档案不仅能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存放空间,保护档案原件,还有利于保密和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其优点是质量高、方便快捷,缺点是档案材料容易因计算机故障发生丢失,所以要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审计档案信息损坏、丢失。 (三)人工、微机相结合操作法。审计档案的立卷,就是要把审计工作程序中形成的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文书资料,按照一定规章制度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卷,存放在指定位置。实行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后,档案管理人员只要将应立卷审计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应用计算机将文件材料按顺序排列好,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前在计算机中加入注释,防止出现偏差,这样就可以订卷了。并且哪里有出入可以随时进行改正。在纸质档案形成的同时,伴生的电子档案信息,这样档案室将逐步演化成为信息存贮地,成为强大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实践证明,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是最值得推荐的操作法。 审计档案服务于审计工作实践,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视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强化审计质量意识。审计档案作为审计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记载和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促进规范审计行为、检查审计执法质量、总结审计工作、研究鉴证审计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做好审计档案工作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突出审计成效。 二是规范审计档案收集和整理。审计档案的建立,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由审计组长或指定专人负责,按审计项目进行收集,对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取证材料、审计立项文件以及审计结论性文件进行整理、鉴别和取舍,并按规定的单元顺序编目,装订成册,做到“审结卷成”和“定期归档”,并在规定期间内将审计档案移交单位主管部门。 三是开展定期检查考核制度。每年安排一次审计档案考核检查,检查内容以是否认真贯彻落实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简称6号令)。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开展检查工作。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改正,杜绝整而不改的现象。 四是开展优秀项目审计档案评比。开展优秀项目评比活动,在优秀项目中推选优秀审前调查报告、优秀审计实施方案、优秀审计日记、优秀审计报告和典型审计案例,供审计人员学习交流,全面提升审计档案质量。 五是加强档案人员的日常培训、交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日常培训和交流,目前基层审计档案管理人员中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且身兼数职,缺乏对档案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更新,因此要逐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档案的水平,认清形势,找准对策,积极探索审计档案工作,以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