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语言预测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扬州师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摘要语言预测学的建立是必要的,重要的,可能的。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语言的发展演变有规律可循,这是语言预测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归纳法和演绎法是语言预测学的方法论基础。语言的预测,应当从社会文化语用因素和从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两方面着手。语言预测方法,具体包括潜性语言的拟构方法、显性语言潜性化和潜性语言显性化的统筹选择方法。语言预测学的建立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做好实验工作。

      一、应当建立语言预测学

      科学同迷信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迷信是事后诸葛亮,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给予一些虚假的解释;而科学在寻觅客观存在的规律规则的基础之上,能够对于事物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预测,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科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建立规律规则系统,而且要建立预测的规律规则系统。人类的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对于预测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了,未来学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既然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科学——现代科学——领先的科学,那么它就不能够只是满足于现象的罗列。在语言学中,的确有人主张“现象的罗列就是科学”,80年代里我就曾经亲耳听到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在一个会议上这么说过。语言学也并不是对于语言发展的事后的追认。有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一直就主张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只能够事后追认,大家都这么说了,就承认它正确合理的规范性,1995年12月在首届语言应用研讨会上我再次听到了这样的言论。语言学应当具有预测的能力,人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规则,把握了它的发展演变的大趋势,当然就可以对于它的前进方向作出判断和预测。

      语言的预测是很重要的,可能的。每天的天气预报都是在黄金时间里播出的,就是因为这天气预报同千百万人都大有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天气预报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时下许多国家投放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事地震的预测,就是因为这项工作有着重大的价值。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的工具,同每个人密切相关,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忽视对于它的发展演变的预测呢?正如天气预报和地震预测一样,语言的预测也是重要的。现在我们大谈语言政策,显然,任何语言政策都是建立在对于语言的发展演变的预测的基础之上的。完全可以说,没有预测,就没有语言政策,虽然这种预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80年代中期以后,我在一些文章中和学术会议上,一再提出了语言的预测问题,有些先生不以为然,有的则加以非难。特别是1990年在合肥召开的全国语法学研讨会上,当我提出这一观点时,有些人则要求立刻对某些个别的具体的语法项目作出明确的预测,出发点当然是语言的预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的回答是:凡是科学都可以预测。天气可以预报、地震可以预测,同样,语言也可以预测。如果说因为语言的发展演变太复杂了,不可以预测,那么天气和地震就不复杂吗?天气和地震也是复杂的,然而是可以预测的,是因为气象学家和地震学家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如果语言学家也有一套科学的方法,那么语言就同样是可以预测的。80年代里,当我看到“汽配”一词的时候,我预测说:两三年内,在中国大地上将出现“摩配”一词,后来果然出现了,不过比我预料的要早一些;当我看到“男保姆”的时候,我说,不久将出现“女保姆”,后来我同周洪波、刘一玲、郭龙生在上海街头果然看到法院的布告栏中出现了“女保姆”,回南京后,又在《扬子晚报》上看到了“女保姆”,这些预测的成功也鼓励了我,语言的预测是完全可能的。也促使我思考不能够只是单纯凭语感作出一些个别的预测,应当建立一门语言预测学。

      语言预测学的建立,是必要的,重要的,可能的。语言预测学是语言政策的基础,是语言规范学的基础。没有对于语言发展演变的比较正确的预测,语言政策的制定就缺少了根据;语言规范就失去了依据。

      事实上,语言的预测是早就存在了的,语言规范工作、语文评论工作其实正是建立在对于语言的预测的基础之上的,不过往往是不自觉的罢了。50年代,语言学家认为“匪特”是不规范的,80年代语言学家反对“空姐、达标、人流、卡拉OK、打的”,这其实都是一种预测,预测它是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是昙花一现的玩艺儿,不久就会消失的。如果这些语言学家看到了这些词不久就为人们普遍地接受,那么大概就不会大肆反对。问题是过去的预测大都是不自觉的,主要凭借的是个人的语感,因此预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现在我们主张建立语言预测学,是要把语言预测的工作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阶段上来。

      二、语言预测学的理论基础

      语言预测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就得有自己的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在比较正确的语言观的指导之下,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语言预测学。

      语言的发展演变是有一定的规律规则的,还是杂乱无章、积非成是的呢?这是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些语言学家宣传说:语言只是一种习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说的人多了,就是对的,语言的发展演变常常是积非而成是的;不能用逻辑来要求语言的发展演变。最近有人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说,“五四”时期的汉语词汇是一个大杂烩,全无规律可言。如果在语言的发展演变中,一切都只是偶然的,那么当然就谈不到什么预测了!只有承认:语言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样,是有规律规则的;世界上并没有没有规律规则的东西和现象,有的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罢了。但不管你认识与否,规律规则都在起作用。语言的发展演变是有规律的,这就是语言预测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一个理论基础。

      更加全面地看待语言,就应当看到:语言不但有显现的一面,还有潜在的一面。而且语言的潜在的一面要比它的显现的一面大得多广阔得多。语言的发展演变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一、显性语言的潜性化——一些显性的语言成分消失了,退出了大舞台,到后台去了;二、潜性语言的显性化——一些潜性的语言成分从后台来到了前台,出现在我们的言语生活中。

      语言的显性化和潜性化过程是受到语言内部和语言之外的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制约的。在语言的内部就是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在语言的外部就是社会文化语用的制约因素。从毛泽东的《矛盾论》的观点来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一切的外因还得通过内因才能够起作用。因此我们说,社会文化语用因素归根到底还得通过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才会发生作用。过去我们说,新事物出现了,于是新词语出现了;旧事物消失了,于是旧词语消失了。事实上,语言的发展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完全有相反的事实:新事物出现了,可并没有产生新的词语,依然运用旧的词语来指称它;旧的事物消失了,旧的词语也并没有消失,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语言之中。可见,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失,社会文化语用条件的改变,虽然是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它必须通过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才能够起作用,即通过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够起作用。因此,语言的预测,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从社会文化语用因素着手,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语用因素需要哪些语言成分出现,这是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和潜性化的一个基础;第二是从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着手,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语用因素必须通过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才能够得以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