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浅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安红 廖文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原文出处:
会计之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涵

      绩效审计源自国外,引入我国已经二十余年,它是效率性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性审计(Effect Audit)和经济性审计(Economy Audit)的合称,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E,故又称“三E审计”。具体而言,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即是否达到目标;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开展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监督活动。就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而言,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运用绩效审计的方法,对高校预算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依靠有效证据对被审单位是否高效地利用预算资金发表审计意见。开展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关键是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指标,衡量学校内各种资金的利用效率,考察投入产出的对比关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资金占用、消耗与效果的综合分析,评价预算资金利用情况,强化高校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揭露损失浪费和管理不善,并查找原因,促使其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二、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

      相对其他类型的审计而言,预算资金绩效审计侧重于预算资金的效率性、效益性审计,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是基础,一般认为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主要审计预算编制是否符合《高校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法规规章,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审查支出预算是否规范、细化、合理,是否坚持“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经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优先保障高校基本支出的需要、维持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合理安排其他支出;审查收入预算是否将所有预算内、外收入,包括单位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全部纳入预算范围,统筹考虑,合理安排。

      (二)收入预算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

      主要审计预算收入的来源是否合法,追加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按预算安排到位;预算外经费的收取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有无擅定项目、扩大标准、违规收费问题,有无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上缴经费,有无零星收入不纳入预算管理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专项收入是否及时纳入专户、专账管理;预算收入结余的结转和动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瞒报往年预算结余问题等。

      (三)支出预算资金的合法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预算支出的合法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包括审计预算支出是否符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资金和决算审计工作的意见》与高校财经制度;批准的预算计划其调整和追加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有无零星支出未列入预算,对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是否查明原因;列支是否符合定额标准,有无未经审批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各种津、补贴的行为;专项支出是否专款专用,高校建设支出、项目支出是否存在相互挤占的现象;各项支出是否合理,有无铺张浪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怎样的效益等。

      三、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或标准,应考虑效益评价的特殊性,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量采取量化指标。对于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利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对预算资金的效益进行深层次分析,使评价结果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而对于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而又重要的影响因素,则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

      (二)整体与分类相结合原则

      高校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经济活动的反映,建立高校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时要考虑整体性,使审计指标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有关要素和环节的关联,以及彼此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高校的各个部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也有不同的绩效及体现方式,如评价职能部门效益是看其决策是否正确,提供服务工作质量如何;而投资效益则看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目标等。

      (三)可操作性与经济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内容清晰、方便操作、易于表述、不难理解,计算不太复杂,能够突出重点,避繁就简,数目少而精,不易操作的指标应舍弃。此外,指标的选取还要考虑现实条件及经济性,数据的获得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即能够收集到相关信息。

      (四)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

      长期绩效有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但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产生业绩;而短期绩效业绩明显,但多要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体现,对长期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统筹兼顾,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避免急功近利,以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效率与效果相结合原则

      根据指标在整个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要综合考虑,避免单纯追求成果而忽视效率或单纯追求效率而不顾成果的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