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济安全视角的政府审计新领域: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

作 者:
陈勇 

作者简介:
陈勇 海南省审计厅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国家经济安全与政府审计:理论基础

      近年来,国家经济安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审计工作只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审计才有高度,才能上层次。那么,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能否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都是政府审计介入国家经济安全领域需要首先解决的理论基础问题。

      (一)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

      理论界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存在着一定分歧。绝大多数学者从国家层面上来界定国家经济安全,认为其反映的是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破坏和威胁的状态。这一概念强调一国经济整体上的安全性,即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或损失过多的国民经济利益,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

      准确把握国家经济安全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必须理解其三个重要特性(叶卫平,2008):一是性质决定上个性大于共性,即国家经济安全不是一个具备普适性的概念,其性质主要取决于各国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二是构成要素上战略性重于非战略性,即国家经济安全所表示的不是一般的经济状态,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经济状态。三是开放条件下,安全威胁的外源性多于内源性。因此,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既不同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经济稳定等范畴,也不是各个产业安全和区域安全的简单累积。

      值得警惕的是,现实经济活动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有被故意泛化的倾向,即各利益团体为了获得公共政策的特殊支持,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不论宏观问题还是微观问题)表述为经济安全问题。因此,只有涉及整个国家全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关系国家兴衰的重大经济利益受到侵袭、破坏时,我们才能做出“已经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判断(赵英,2007)。

      (二)政府审计介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基础

      政府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代表社会公众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专门监督活动。毫无疑问,维护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也是现代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受托责任。政府在履行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受托责任时,同样需要政府审计介入,发挥监督、评估、预警和反馈的作用。

      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2008)等认为,社会契约论和受托责任观是构成政府审计介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要求政府必须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政府与公民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对公民产生受托责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维护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政府履行契约义务和公共受托责任的应有之意。政府审计,作为这一委托代理关系的协调机制,可以监督包括国家经济安全在内的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王永海、毛洪安(2006)等则从监管措施的角度,认为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中政府监管的一种基本形式,可以起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社会契约论和受托责任观固然是政府审计介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理论渊源。然而,审计作为一种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介入到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主要针对受托责任履行过程中因利益冲突可能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在相关维护和保障机制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事关包括政府自身在内的经济体的生存和整体安全,通常条件下因利益冲突导致的道德风险在这时显得并不突出。经济决策者的思维惯性、基于历史经验的自负情绪,以及经济管理当局危机意识的淡薄,反而成为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隐患。因此,政府审计可以扮演一个清醒的“静观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通过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领域适时启动审计程序,进行调查分析,出具审计意见,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审计领域的拓展: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

      政府审计介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虽然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但是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的框架下,审计功能受到严重局限,难以满足这一领域的特殊审计需求。为此,笔者提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来适应这一审计需求,称之为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

      (一)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的概念

      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中,可能潜藏生存危机、关系国家(或经济体)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出现的各种内外威胁等进行的监督、评估、预警和反馈活动。

      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虽然源于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但其审计对象并非局限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生态与环境审计,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对国家军事、社会、国土等方面安全的监督与评估(崔振龙,2004),在性质上都属于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的范畴。

      (二)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的基本原理

      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变化和发展,导致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的发展变化。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同样是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监督,符合审计的本质特征。政府审计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再到战略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制度变迁过程,可以从隐含其中的审计职能演化来解释。

      陈太辉(2008)认为,审计职能可以分为本质性职能和功能性职能两个层次。审计环境的变迁和公共受托责任的演变,共同决定审计职能的演化。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变化和审计环境中某些影响因素的成熟,在本质性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相应的功能性职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政府受托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化,防范危机、维护社会整体安全和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显得格外突出。为适应公共受托责任的这一变化和社会公众对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的关切,审计在监督和评价的基础上,派生出评估、预警和反馈的职能,并催生出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这一新的审计类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