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将令财政资金使用更规范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商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条例》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实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同时《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项目审计的具体范围,加强对审计机关的外部监督(据2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这个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充分体现出了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精神。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审计监督的范围,而且让审计工作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担当起为财政资金使用保驾护航的责任。

      审计,俗话说就是查账。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实施年度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这种审计方法虽然有利于定向、定点开展审计工作,但是却往往只注重一个点、一个面、一个阶段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并不能涵盖财政资金使用的全部过程。此外,对于一些“精通”于“做账”的单位来说,单靠审计人员的表面化查账,以及核对相关数据及发票是难以发现存在问题的,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会是一些“擦边球”式的问题或不疼不痒的问题。

      而跟踪审计与以往的审计做法相比,显然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审计监督介入深,从财政资金使用的开始、过程到结果,实施全程审计,并贯穿始终,使审计监督更为有力;其二是审计监督力度大,尤其是这种边审计、边发现问题、边纠正的做法,能够防止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跑偏,让审计的作用更为有效;其三是审计监督效果好,跟踪审计,一环扣一环,层层有结果,处处有目标,也使得审计结果更为真实、可信。

      近年来,年年审计,年年发现不少问题,甚至一些问题已成老生常谈及“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从侧面也反映出审计的权威性不够,一些单位不把审计当回事,我行我素。此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当审计发现问题时,往往违规资金使用已经既成事实,已经造成了不良后果,作为审计部门没能在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发挥出审计的监督约束作用。

      其实,审计监督不是搞秋后算账,也不是在做表面文章,更不是简单履行审计程序和手续,走走过场。审计的作用在于要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规范,减少损失和浪费,发挥出财政资金服务社会发展的最大效能。因此,要确保财政资金不违规、不跑偏、不浪费,审计部门还需要在审计的方式方法上下真功、求实效,并力求让审计部门当好各级财政资金的“管家”,让财政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效果充分体现出来。

      当然,监督财政资金使用是否科学、规范、高效,关键还在于审计部门要提高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敢于动真格,对违规问题不撒手、不放弃、不回避;要敢于得罪人,查问题不留情面。只有建立跟踪审计机制,通过实施动态的跟踪审计,把审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像“老虎眼睛”一样时刻盯紧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才能有效遏制一些人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欲望和冲动,令财政资金使用更加有“规矩”,进而让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和现象大为减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