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模式探析

作者简介:
刘远 胡仲文 周德旺,武汉体育学院审计处

原文出处: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审计的内涵

      校办企业是指高等学校、科研院校等事业性单位发挥科技人才、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高校无形资产等优势,将知识和市场有机结合,独资创办或部分出资控股设立的以盈利性为目的的企业。校办企业通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营管理权,但经济实体的产权归学校所有,或者学校是经济实体的主要产权主体之一,学校通过任命或委派主要的管理者、负责人或法人代表,以及参与主要的经济决策活动,来享有企业的所有者利益,同时,企业需要接受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并定期将部分或全部利润上缴学校。我国高校企业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包括各种高科技产业集团、后勤集团、医院、宾馆酒店、出版社等等。

      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实施审计程序对校办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高校内部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以及对重大经济决策、基建工程和投资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并编制审计报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审计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效益审计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绝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以校办企业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极少,对校办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模式的研究近乎空白。国内关于效益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作用、方法及现状等方面,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

      (一)对效益审计的作用研究

      国内学者们一致认为经济效益审计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更侧重于评价和建议。魏东玲认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王群仙认为,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促进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维护国家和高校的利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对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效益审计方法及现状的研究

      咎新改认为,构建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赵瑞岭归纳的审计方法有财务审计的基础数据、数学分析法、经济活动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史志贵总结了我国效益审计面临着审计范围受到制约、审计时间不能固定、效益审计报告利用情况不佳等问题。

      为了促进校办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高校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模式和指标体系做系统性研究。

      三、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现有效益审计模式及其缺陷

      现有效益审计模式主要有三种: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结果导向审计模式、业务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常用的模式,是指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掌握制度上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并深入分析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可能导致经济效益上的风险和不良后果,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总体出发,对经济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追踪到经营管理活动中引起经济效益变化的真正原因,指出影响经济效益变动的各种关键因素,并提出审计建议。业务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以被审计单位重大经济业务、经营方针和决策为中心,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判断业务活动是否正常,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追踪监督经济业务的实行,以及就影响业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由于以上审计模式都具有某种片面性和不足,本文提出效益导向审计模式。效益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考察和研究经济业务性质和重大经济决策,分析得出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对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合理评价,包括经营管理、基建项目、重大投资项目、经济决策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对影响企业效益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最终落实到企业的重大经济决策、经营管理方针、具体实施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提高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效益导向审计模式的核心实质在于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环境、业务性质、经济决策入手,并在实施审计的全过程中,特别是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时,始终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为目标。

      (二)构建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审计评价模式

      高校校办企业效益导向审计模式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审计计划编制阶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业务性质、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研究和评价企业效益的影响因素,编制审计计划。此阶段主要是审计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一般是在年初接受业务委托,对高校企业的环境和业务性质进行研究,结合前期审计收集关于高校企业的管理和制度文件,注意重大经济政策、环境、决策的变化可能对企业效益产生的影响。然后,编制并送达审计通知书,并编制总体审计计划,包括前期审计未完成和需要跟踪的审计工作,以及审计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重大问题和决策。

      2.计划具体实施阶段

      此阶段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而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并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对企业各方面的效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评价,为编制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打下基础。所运用的审计方法包括访谈、召开研讨会、咨询专家、实地考察、检查与研究记录文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数据资料统计与整理、比较和分析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