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审计法

作 者:
夏丽 

作者简介:
夏丽 江苏省体育局

原文出处:
现代审计与会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特点分析

      1.外贸企业的业务经营特点。外贸企业的业务通常是面向国外的,内销一般只占极小一部分,有的企业只在原来用于外销的商品出现问题不能顺利出口时才在国内处理此类库存,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涉及少量应收国内账款。这种经营特点决定了外贸企业的客户主要在国外,基于信息不对称等众多原因,无形中企业货款回收面临更大风险。

      2.外贸企业的货款结算方式有其特殊性。外贸企业货款结算方式多样且复杂,通常包括信用证、T/T(银行汇款)、D/P(先付款后交货)、D/A(承兑交单)、O/A(挂账)等。各种结算方式的付款风险有较大区别,相比较而言信用证结算方式风险较小,但是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户的经营成本增加,相应影响外贸企业业务拓展和利润的实现,其他几种结算方式的风险则较大,这些结算方式对外方客户的付款条件要求较为宽松,这样有利于外贸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外贸订单,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信用管理资源、信息和经验,对贸易中潜在的各种风险缺乏全面的掌控。

      3.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有其特殊性。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与其他企业显著不同,通常包括这样几个步骤:接单,即外贸企业业务员接受外商订单,客户通过国外开证行开出信用证等;采购,即业务员根据订单通知厂家生产,厂家将生产好的产品直接运送到指定的口岸,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将货物单据交付外贸公司;出运报关,即外贸公司指定的货物代理装船,取得提单和外汇核销单等,向海关报关出口;交单,即外贸公司将单据交银行审核;确认收入和收汇;办理出口退税等。从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一单对应一单,出口的货物有很强的指定性,一旦不能出口只能低价在国内处理,经营的灵活性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使用好替代程序。对于应收账款的审计,最常见的审计程序是向客户单位寄发往来款询证函,核实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的记录是否正确。外贸企业因为客户多在国外,普通的函证程序实施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一种替代程序是通过审查期后的收款。年报审计的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3、4月份,上年度正常的收账款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时一般都能够收回。注册会计师应选择外勤结束日前一两日,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收账款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对账单,若款项已经收回则可为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存在或发生等提供证据,即使债务人未回函,也可确认其金额。另一种替代程序是通过追查债权的相关文件资料,核实交易的确凿发生。对于大额或挂账时间较长的款项要取得相应的外销合同、国内购货合同、外销发票、出库单、外销提单等原始资料,这时候的审计要将应收账款的审计和销售收入的审计结合起来进行,以证实交易的真实性。另外,由于外贸企业经营存在一单对应一单的特点,应收账款的审计还要结合存货的审计。

      2.重视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外贸企业因结算方式特殊,正常情况下在六个月内能够收回货款,而不像国内账款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审计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重视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一般在外勤期间,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能够提供已进行账龄分析的应收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拿到明细表后要认真审核账龄分析是否合理。另外,审计人员面临更大的审计风险是有的企业为了达到隐藏损失的目的故意将长期挂账的款项归人短期款项。通常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预先初审阶段了解到的企业当期利润实现情况、管理当局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以前年度审计情况综合考虑审计风险,如果面临的审计风险较大,审计人员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以确保把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计提足额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按照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一般采用账龄分析法、余额百分比法、个别认定法等方法计提。对于长期挂账的款项应向会计人员询问,必要时应与有关业务员取得联系,向其直接了解国外客户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判断款项的可收回性,进而确定企业是否已足额计提坏账准备。如果在审计时发现某些款项确实难以收回,应提请企业及时清理挂账坏账,并在审计时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对于企业已经进行核销的款项,应取得足够的证据证实企业进行核销的合理性,防止企业将可收回的款项转至账外形成账外账。另外,应收款项的审计应结合预收款项的审计进行,不仅要关注是否存在两边同时挂账的情况,更应注意企业是否有两科目对冲的情况。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审计人员应与外勤主管及时沟通,重新评估审计风险,必要时应追加审计程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