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应用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甘肃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及宏观调控的童义

      (一)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1、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过剩的货币表现有两个,第一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第二是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的和持续的上涨。中国经济已经同时出现了产生这两种现象的迹象,因此要特别关注流动性过剩问题。

      目前,全球都存在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全球快速流动的资本主要是金融资本。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的大环境,对金融资本在快速流动中创造更大的流动性具有极大的作用。我国的经济规模大,国际资本争先恐后地流入,促使了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变得更严重,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的风险更大。

      2、收入分配风险

      市场经济客观地滋生着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出现贫富不均,甚至两极分化问题,收入分配不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严重性和后果实属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

      3、信贷活动风险

      宏观经济运行中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虽有所增长,但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仍不对称,跟不上其发展步伐,贷款的效益得不到提升。我国的信贷调控政策决策和落实过程中可能产生银行信贷结构失衡的风险:信贷投向存在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的现象,贷款的重点投向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需求存在不大一致,有着明显偏差的风险,国家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

      4、环境保护风险

      作为保增长、刺激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推出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这些产业与国民经济关系较大,但同时也都是典型的非环保产业。从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来看,国家为了挽救钢材,市场避免钢企遭受更大损失,把钢铁产业列为振兴规划之列。因此扩大钢铁产业的规模,从而刺激国内钢材市场消费。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基本目标也是要扩大市场的总体消费规模。但与此同时,当这些典型的传统行业列入十大振兴产业之后,对生态和环保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前几年的宏观调控之中,传统行业产业的升级和环保要求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现在对钢铁和汽车等传统产业的大规模刺激,可能会在环保问题上走回头路。因此,随着产业振兴计划的推进,企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风险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宏观调控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转变职能,政企分开,企业成为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经济实体,政府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功能尚不完善,市场公平竞争的效应及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效应也不明显,这时,为了维持市场的形成所需的社会经济环境就需要一个额外的力量。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步成熟过程中,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加快形成和发挥良好效应,才能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财富最大化,实现和谐社会、国家经济安全。

      二、政府审计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一)政府审计的目标与宏观调控的目标相一致

      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不健全,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要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论告诉人们,一是政府审计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资金的监管、看护、守卫,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警示、预警、防范、抵御和建设的作用;不仅仅是守门,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我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财富和社会幸福总量的最大化,实现和谐社会、国家经济安全。

      政府审计与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效地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二)政府审计的监督范围与宏观调控的管理范围相一致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财政、计划、工商管理等部门制定和实施,并通过运用货币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及有关措施来实现。最终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可见,国家财政、金融等政府职能部门和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一企业就构成了宏观调控管理体系的核心。

      政府审计将财政、金融、企业作为主要监督对象,与宏观调控的管理范围相一致,并将这三个方面的审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享信息资源和审计成果,从宏观经济的高度,整合财政收支、货币收支、外汇收支等方面情况,为宏观调控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主要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府审计的指导思想与宏观调控的要求相符合

      从指导思想上,政府审计贴近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主要目标,树立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精神,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和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政府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1、预测预警作用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告诉我们,政府审计从制约、监管到看护、守卫,再到预警、防范,审计作用的发挥,要将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监督改进到事前监督,审计工作提早介入,从源头上控制系统正常运转。政府审计通过客观分析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决策实施效果,对其中可能发生的失效、偏差与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对经济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问题在事前给予及时的预警,从而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提出预案。这样,宏观调控接受到预测、预警信号,及时对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对可能产生的问题作出合理预期,制定并采取具体的措施,防止局部性的或苗头性的问题转变为全局性问题,保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实现效率与公平,规避国民经济受到不良的影响,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