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引语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中的这种特殊形式,一直引起一些语言学家的关注,一百多年前,Tobler(1894)就对引语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几十年来话语分析的发展,引起了更多的语言学家对引语的兴趣。从目前资料显示,直接引语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各种语言都有直接引语〔1〕(口语或书面语);而间接引语则不同,有些语言中没有间接引语,如Paez(批兹)语,还有Navajo(纳瓦霍)语和Amharic(阿姆哈拉)语。〔2〕 本文从话语的角度,观察和探究现代汉语叙述文中的直接引语这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的形式。〔3〕本文的调查数字是来自近几年报刊上刊登的355篇叙述文,例句一律注明出处。 1.引语的种类 先看下列例句: (1)张大妈越想越高兴,回到家拿了9900块钱赶回来,递给女青年说,“我把家底都拿出来了,还向邻居借了许多,到时候你一定要还上。”(《北京晚报》1995年5月25日) (2)宣宗问他有何长寿的秘诀,老僧说:他少小家贫, 只是非常爱喝茶。今天的许多老寿星也都嗜茶。(《北京晚报》1992年11月14日) (3)王军霞的致谢辞只用了30秒钟说了三句话。 她说:我的名誉归于我的祖国。感谢国际业余田径协会授予我的这个荣誉。我一定发扬欧文精神,争取更好的成绩。(《体育天地》1994年4月5日) (1)—(3)中下划横线部分是引语。(1 )中引号内是直接引语,(2)中老僧说的话是间接引语,对这两种分法, 几乎没人提出异议。(3)则不同, 它既具有直接引语的特性(引语中用第一人称“我”),又有间接引语的特征,没有引号。这样就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兴趣:除了两分法外,是否有必要再列一类引语? Tobler(1894)认为,除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外,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引语,即“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组成的一种特殊的混合体”;Kalepky(1899)承认有第三种引语存在, 但并不认为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混合体,他认为第三种引语可称为“隐性引语”(veiledspeech);Bally(1912 )认为可以从间接引语中派生出一种“自由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speech);Lerch(1919)认为, 可以从直接引语中派生出一种“半直接引语”(quasi-direct speech);Lorck(1921)认为,“间接”是用词不当,他主张分成重复引语(repeatedspeech)、经历引语(experienced speech)和转述引语(reportedspeech);Jesperson(1924)对Lork的分法不以为然,主张在间接引语内分出“从属引语”(dependent speech)和“讲述引语”(represented speech)两种;Voloshinov(1929)采纳了Lerch的半直接引语的说法,提出“替代引语”(substituted discourse), 半直接引语(quasi-direct discourse)和间接引语(indirect discourse)的三分法。 从现在的研究看,多数语言学家倾向Bally(1912)的分法:
按这种观点分,(1)是直接引语,(2)是间接引语,(3 )是自由间接引语。 从以上简单的介绍我们看出: Ⅰ.认为只把引语分成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这种两分法,过于简单。 Ⅱ.持“有一种独立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以外的引语”的观点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主张从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中“分出”或“派生出”一种引语。 Ⅲ.对(1)的引语定为直接引语基本无异议。 我们赞同Bally的观点。我们对直接引语的主要衡量标准是:1.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语言形式上都准确无误,2.用引号引起。 2.直接引语的结构 直接引语的结构有两种:结构重叠和结构分离。 2.1.结构重叠 请看下面例句(划线部分是第二层次): (4)随同张一起来的张的女儿事后说:“点滴之后, 父说‘胸闷浑身不舒服’要求将针拔掉。卢说‘不要紧,再观察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父的嘴唇,面颊和双手呈青紫色,而且全身开始抽搐。……。”(《北京晚报》1995年5月26日) (5)“格罕爷爷临终前还惦念着你,说:你一定会有出息的,一定会是一个真正的蒙古巴图鲁。可是你没有回来。”她说不下去了,泪水滴落在花圈上。(同上) (6)前不久,我听到一位朋友谈了这样一件事:他原打算为儿子办婚事买头猪,一位友人知道后劝阻道:“肥肉不能上席,最好到市场买后腿肉。”(《人民日报海外版》1993年1月16日) (4)是直接引语套直接引语;(5)是直接引语里套间接引语; (6)是间接引语里套直接引语。 在重叠的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 Ⅰ.在叙述文中,单纯的直接引语套直接引语,只有两个层次, 即:“……‘……’……”。这可能是由于a.汉语中只有两套直接引语的符号,第一层用双引号(“……”),第二层用单引号(‘……’)。在英语中,现在有一种用法正好跟汉语相反,第一层用单引号(‘……’),第二层用双引号(“……”)。英语中的这种开放的直接引语的符号,提供了三个以上层次的直接引语存在的可能性。但在实际运用中是否有三个层次还不知道,我推测,即使有也是极少。b.超出三个层次的直接引语,容易引起读者的指代不清。c.在我们实际的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可能会有三个层次的直接引语,但一旦进入书面语,也会受到书面语的限制,采取不同的方法,清除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