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

作者简介:
王宁 朱昌兵 李萌 李世哲,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及特点

      从经济学角度讲,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政事业单位承担了政府职能中管理社会事务、协调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重大任务,是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中枢系统,是使用财政资金的主体。公共目的、公共利益、公共行为、公共权力是行政事业单位与其他组织的基本区别。

      2006年2月28日修订、2006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依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方面对本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另一方面其业务要接受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审查本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以维护国家财政资金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以合法合规性审计为主,审计内容、工作重点与国家审计保持一致,这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处境尴尬。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更多地站在本单位立场上为单位的中心工作和整体利益服务,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并有效履行,促进加强内部治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才能发展。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其内部审计不仅与具有外部性质的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不同,与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也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审计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具有国家权力,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只对本单位负责,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为单位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审计是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以第三方身份,由独立的外部机构提供、仅针对某一时间范围内的鉴证活动,审计结果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权威性强,但针对性不足、连续性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准则,接受本单位高层委托,由本单位审计人员针对单位决策需求提供的监督和咨询活动,审计结果主要为单位服务,针对性强,具有连续性,但一般不具备权威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其他组织内部审计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他组织,不论是企业还是社会团体,其目标比较单一,一般体现为经济效益,而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多元目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效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多方因素,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是公共权力的执行机构,其决策、行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方面,影响范围广、力度大,其内部审计面临的难度与需要识别和控制的风险大于其他组织;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公共管理相结合,其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程序需要按照单位的管理要求执行,不能仅考虑审计技术不考虑政治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2009年4月,向110多家中央国家机关及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发放的内部审计情况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份;调查内容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建设情况、内部审计工作情况、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等内容。调查对象行政单位占44%,事业单位占50%,其他单位(包括社会团体、中央部门派出机构等)占6%;部委级单位占27%,司局级单位占48%,处级单位占23%,科级单位占2%;1000人以上单位占44%,500人至999人单位占8%,100人至499人单位占33%,100人以下单位占15%。

      (一)调查结果

      1、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建设情况。内部审计机构情况包括是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人员的编制情况等,人员情况包括人员的学历背景、职称、资格证书等。调查的行政事业单位,89%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其中,设立独立机构的占50%,设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占15%,设在财务部门的占33%,设在其他部门的占2%。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看,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特别是500人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率达到92%,并且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仍有1/3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由分管财务领导统一管理,制约了内部审计独立性。调查的内部审计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硕士学位的占23%,本科学位的占60%,大专学历的占12%,其他学历的占2%;专业结构是经济专业占48%,管理专业占20%,统计专业占5%,法学专业占3%,其他专业占23%;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7%(其中,高级会计师占42%、高级审计师占17%、高级经济师占13%、高级工程师占6%、其他高级职称占22%),中级职称的占58%(其中,中级会计师占51%、中级审计师占20%、中级经济师占13%、中级工程师占5%、其他中级职称占11%);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占86%,其中,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占6%,注册会计师占9%,获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占80%,其他占5%;内部审计人员平均年龄为40岁,大部分人员工作年限在5-20年。从内部审计人员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同时有相当的工作经验,是一支发展潜力很大的队伍,但专业过于集中,并且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比例太小。

      2、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包括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结果应用和审计作用等。对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按0~10做出明确划分,其中,0代表全部事前审计,5代表一半是事前事中审计、一半是事后审计,10代表全部是事后审计。调查结果为7.28,说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大部分还是事后审计,事前、事中审计少。从审计模式看,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开展的比较普遍,有近半数的单位开展过管理导向审计,有一些单位开展过风险导向审计,很多单位是多种模式交叉使用。从审计项目看,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方面,占48%;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占23%;绩效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以及专项审计不普遍,其中绩效审计只占0.8%。内部审计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审计建议都被采纳,揭示问题最多的是损失浪费,在发现要案线索、移送司法案件和处分当事人等方面效果甚微。内部审计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管理活动主要还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也有近半数参与到经济决策、合同审签以及物资采购等经济活动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