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内涵不完整 1999年两办颁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是目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依据,两个文件的第三条均对经济责任做了以下定义:“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这两个定义解决了对违纪违规问题的责任认定问题,但对“有关经济活动”的解释不明确,导致实务中对经济责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观点认为“有关经济活动”是指除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以外,“与被审计人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另一部分观点认为“有关经济活动”仅限于“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延伸。 对经济责任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目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极端是审计内容过多,很难深入。另一个极端是把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化,审计范围狭窄,难以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单纯地成为查错防弊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过结果公告制度尚未建立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是高校审计结果公告整体框架的一个分支,而目前高校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也就无从谈起,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若要改变现状、突破瓶颈,则必须认识到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性、迫切性,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第四条第4款“审计结果公告内容包含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行《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但其是一种任意性的自由裁量行为,不具备强制约束力。我国高校审计发展不平衡,虽然个别高校尝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公示,但也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制度的缺失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致使绝大多数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视为雷区,不能轻易触碰,审计影响范围小,既不利于干部群众反映情况,也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监督,更不利于审计结果的利用。 (三)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不规范 1999年两办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应“先审后离”,五部委发文要求“未经审计,不得办理离任手续”。但在实践操作中,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先任后审”的逆程序做法,审计结论作为干部任用依据的作用无从发挥。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操作中忽略了一些关键环节,诸如对外调查取证、召开座谈会、审计承诺等环节,这些关键程序的遗漏,不仅影响了审计质量,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缺乏完整、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不确定,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指标不完善。尤其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投资损益的评价没有可依据的判断标准。另外,评价方法停留在定性评价阶段,审计评价往往泛泛而谈,只谈问题,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很好地划分经济责任。定量评价中使用的指标体系不完善,而评分评价法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尚不成熟,实践中更谈不上应用。 二、形成原因分析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已逾二十年,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研究并不多,尤其是规范性研究较少,且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者多为实务工作者,起步较晚,研究范围狭窄,基本以解决实务问题为主,多数为泛泛而谈,难以有效地指导实践。 在规范化建设方面,虽然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些实施办法,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等,但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形成完整的体系,况且这些规范、办法早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而,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做法五花八门,没有一个较一致的权威标准,很不利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健康发展。诸如经济责任的定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科学化建设、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设均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决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二)高校审计独立性弱 1998年教育部内部审计由原国家教委审计局划归教育部财务司。这种改变促使各高校内审得到了发展,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往来资金数额庞大,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审计主管部门来直接指导高校审计工作。而现有的教育内部审计体制已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很不利于教育审计地位的提高和独立性的有效发挥。教育部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单独设立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领导班子和专职审计人员,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从领导关系上理顺内部审计体制,才能积极应对新变化。 从组织的独立性分析,高校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中属于辅助职能部门,在行政一把手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向其汇报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已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但仍有少数高校由于受学校规模、编制限制,通常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各自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行政文件,书面确立了内审部门的地位,但由于部门负责人和主管校领导的频繁变更,业务报告路径经常变化,致使审计部门独立性受到影响和削弱。从个人独立性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单位利益关系的牵扯、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责任的认定,审计人员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审计部门负责人、校领导的模糊态度和措辞,势必影响其职业判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