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2月3—6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在天津联合召开了“汉藏语系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专题研讨会。老一辈民族语言学家马学良、邢公畹、喻世长、王均等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专家教授还有北京大学唐作藩、徐通锵、何九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孙宏开、欧阳觉亚、梁敏、李永燧、毛宗武、张均如、罗美珍、陈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郑张尚芳,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陈其光、倪大白、黄布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胡坦,中国人民大学瞿霭堂,云南民族学院盖兴之,南开大学刘叔新及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在汉藏语系研究方面崭露头角的各民族中青年学者共58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马学良先生致开幕词。 他在开幕词中说: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我们应该是研究汉藏语系的东道主。三十年代李方桂就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类表,建国后罗常培、傅懋勣又搞了一个分类表, 但许多语言系属未定。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初未定的现在还是没有定。这不是说大家工作不努力,而是涉及的语言太多,问题太复杂。这次会议是汉藏语系研究的一次专题研讨会,有研究汉语和民族语言两方面的专家出席,老、中、青三方面人员都有,我个人认为,这个会对汉藏语系研究将是个大的促进,也许会成为我国汉藏语系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副会长王均、戴庆厦主持了开幕式。 1.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 汉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及其周边的一些国家。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汉藏语系的研究逐步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由美国、日本一批语言学者发起,于1968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国际汉藏语会议,自那以后,每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开过28次。另一个主要研讨汉语的国际会议,也已经开过4次。参加的学者开始仅有10多人, 到现在每次会议都有近百人乃至数百人出席,关心汉藏语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讨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在这些会议上,提出了一些汉语及汉藏语系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有些问题的讨论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其次,近10多年来,我国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版了数量可观的专著和论文,使汉藏语系的历史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再其次,过去国内学者也有著作和文章讨论汉藏语系问题的,在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意见,但彼此都没有机会当面讨论,交换意见。 2.关于汉藏语系研究的意义 此次会议一开始,邢公畹就以《汉藏语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为题发言,他说,“印欧语系”是一个假设,“汉藏语系”也是个假设,由于起步晚,研究力量不足,到今天为止,这个假设在学术界还没有取得可信的共识。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有充分动用浩如烟海的汉藏系语言的古代文献;另一个是没有提出一种不同于印欧语研究的、适合于汉藏语研究的检验同源关系的方法。他认为,到今天为止,中国学者分别对汉语、侗台语、藏缅语、苗瑶语,以及汉、台、藏、缅古文字的研究,都取得了某些点上引人注目的优秀成绩;唯独对这些语言之间有没有发生学关系的问题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带着充分证据的回答。拿汉语来说,说者非常多,方言丰富,古代文献数量也比梵文的多,古代语文学者给我们的遗产也非常丰富,可是我们完全不知道在世界语言谱系上汉语的地位究竟在哪里,这就是说“汉藏语系”并没有被普遍承认。我想,这应该是可以使我们自愧的事。造成这样事实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研究工作上的不合理:只有研究汉语的人才动用汉语古代文献和语文学遗产,而他们却并不研究国内其他民族的语言;而研究国内其他民族语言的人也只关心自己研究的那种语言,并不动用汉语古代文献和语文学遗产。这样怎么能解决汉语以及其他有关语言的发生学问题呢?从今天的阵营来看,改变了这种状况。汉藏语研究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揭开亚洲原始汉藏社会古代文化的面纱;一个是改正、增补和重建现代语言学上的流行观念。前者属于亚洲文化史的,后者属于语言理论的。唐作藩在发言中介绍了王力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汉藏语的学习和研究,他说,“王力先生生前也多次强调学习汉藏语的重要性。1982年他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指出,学习与运用历史比较法,就是按照语音演变的一般规律,通过亲属语言或方言的比较,重建汉语历史语音,而汉藏语系的研究,为汉语音韵学特别是上古音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比较材料。他将汉藏语系分为藏缅和汉台两个语群,从语音和语法两个方面论证了汉语和汉藏语系诸语言,特别是汉台语群之间的亲属关系。他提出,通过对汉语的亲属语言的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以建立东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任务。” 3.关于汉藏语的分类问题 关于汉藏语系的分类问题,目前国际、国内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孙宏开向会议提供的文章《关于汉藏语系分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简要回顾了几种不同意见产生的过程。本世纪三十年代,李方桂在《中国语言学年鉴》首次对中国的语言进行全面分类,他对汉藏语分类的基本框架是包括汉语、台语、苗瑶语和藏缅语四个语族。五十年代,罗常培、傅懋勣著文进一步肯定并完善了李方桂的分类框架。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语言文字卷和民族卷都有汉藏语系的条目,分类框架也基本相同。最近,马学良主编的《汉藏语言概论》(上、下)的分类框架也大体一致。197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马提索夫(James A.Matisoff)编辑、白保罗(Paul K.Benedict )所著的《汉藏语言概论》,提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和藏缅语两个语族。后不久,白保罗的另一本著作《澳台语系:语言和文化》中,把这个语系分为3 个语族:南岛、加岱和苗瑶。白保罗的加岱语族实际上与李方桂的台语族所包括的主要语言大体一致。九十年代以来,法国学者沙加尔(Laurent Sagart)提出汉语和澳泰语有密切的发生学关系。他在23届国际汉藏语言及语言学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汉语和南岛语有发生学关系》的论文。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中国学者邢公畹先生的响应,他在《关于汉语南岛语的发生学关系问题——L.沙加尔〈汉语南岛语同源论〉述评补正》及其一系列论文中,不仅肯定了沙加尔的观点,而且进一步提出这样的假设:“在人类语言史上有两支规模最大的语系:一支从南向北延伸,叫做印度欧罗巴语系;一支从北向南延伸,叫做汉藏澳泰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