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语音总不断地演化,某种语言现象虽然消失了,但在消失的过程中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投影和折射,古壮字中的“古无轻唇音”遗迹,正是古汉语唇音分化前在古壮字中遗留下来的印记。从“古无轻唇音”在古壮字的投影和折射中,我们窥视到古汉语唇音分化前的历史状况,轻唇读如重唇音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词┃ 古壮字 轻唇音 遗留 演化 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说虽已为大多学者所认同,但近世至今仍不乏有因其论证不足而提出异议的人。〔1 〕最近在对古壮字的考察中,我们意外发现了“古无轻唇音”在其中的不少遗迹,这无疑是对“古无轻唇音”说的又一有力新证。 古壮字是广西壮族先民历史上移用汉字而创制出来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也叫方块壮字或土俗字,壮语称之为θаш[24]dip[55]。它曾是壮族人民进行书面记录和交际的重要工具,壮族的民间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寓言、剧本、楹联、碑刻、药方、契约、家谱等,许许多多都用古壮字记录。著名的《布洛陀》和《刘三姐》也是用古壮字写成。古壮字的造字基础主要是汉字,受汉字音、形、义的影响非常显著,是较典型的“汉字型文字”〔2〕之一(周有光语)。 它的产生年代目前虽尚未定论,但学术界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 年)澄洲刺史韦敬办撰写并立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一碑(该碑现仍完好保存于今广西上林县麒麟山)中出现的古壮字考证认定,它的形成至少在唐朝以前。因此,古壮字能够相当程度地反映所移用汉字的上古、中古(前期)语音的某些特征当无庸置疑。这正如可从日语借用汉字的吴音、汉音中窥视出中古汉语南方语音和北方语音的基本概貌一样。我们的初步考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 用“六书”结构分析,可把古壮字大略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四种类型。反映“古无轻唇音”的古壮字主要留存于假借字和形声字两种类型里。 (一)假借字。又可划分为借音借形字和音、形、义全借字两种。 1.借音借形字。古壮字移用汉字的音、形来作为自身的音、形,但不移用汉义。即古壮字的音、形是汉字的,而字义是壮字的,被移用的汉字只是一个纯粹的语音形体符号。例如古壮字“眉”,字形移用汉字的“眉”,字音“mi[2]”,壮义却为“有”等。其中反映“古无轻唇音”的例子有:
“非”属中古汉语非母,“扶”属奉母,在古壮字里均读为重唇音p‘或p,反映出其移用时古汉语“非”读如重唇*p‘,“扶”读如重唇*p。 2.音、形、义全借字。即古壮字既移用汉字的音、形,又移用了汉字的字义。例如古壮字“金”,字音读“kim[1]”,字义也为“金”。其中反映“古无轻唇音”的例子有:
“佛、拂”属中古汉语敷母,“逢”属奉母,在古壮字里均读为重唇音p,反映出其移用时古汉语“佛、拂、逢”等字读如重唇[*]p。 (二)形声字。 1.古壮字移用一个汉字作意符,移用另一个汉字作声符,二者合成一个古壮字。例如古壮字“
”,字音“la∶i[1]”,字义为“多”,“
”中的“多”是意符,“来”是声符。与汉语的形声字一样,这种形声字中的声符往往也保存了不少古汉语语音。其中反映“古无轻唇音”的例子有: (1)以“甫、弗、分、否、方”作声符的例子:
(2)以“孚、番”作声符的例子:
(3)以“逢、父”作声符的例子:
2.古壮字移用的两个汉字都表示声符,其中的一个兼表意符,被移用的两p个汉字合为一个古壮字。 这类古壮字比前一种只移用一个汉字作声符的古壮字更能强烈反映出所借入时期的古汉语语音。其中反映“古无轻唇音”的例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