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上海现代语言学会(XY)成员在功能解释目标下的努力和成果,第二部分对功能解释进行了理论和方法的分析、预测,第三部分介绍XY成员近年来在参予社会、扩大语言学影响和普及语言学知识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已有十余年历史的上海现代语言学会(XY),它的成员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以下两种倾向可以作为群体的共性加以发展: 1.解释的欲望。XY的大多数成员不满足于对语言事实作出一般性的描写,而是怀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探究这些事实为什么会出现具有如此样态的原因,从而能对这些事实进行解释。 2.功能的关注。XY的大多数成员不满足于局限在结构的范围考察语言,而是希望在使用的过程中观察语言对于人类生活所实现的功能,从而能够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研究语言。 令人更为关心的是,如果我们在研究中既贯彻解释的原则又贯彻功能的原则,也就是当解释和功能两种倾向碰撞在一起时,将会产生怎么样的理论后果和方法论上的变化?解释属于研究方法的范畴,功能属于研究对象的范畴,然而只要在各自的领域内把这两种原则都坚持到底,就必定会发现它们最后是交会在一起的。我们正处在这个交会点上,因而对于我们来说“功能解释”是一种完整而统一的概念。而且“功能解释”再向前跨出一步,我们就将发现它把整个语言研究都带进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促使研究者在社会人文的大背景下考察语言。 功能解释的历程 语言是一种必须依赖功能才能发生和运行的现象。功能不是指语言单位在更大单位中的活动能力,而是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前者是微观(结构)功能,后者是宏观功能。 语言所能实现的宏观功能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首先是认知功能与传通功能,它们深刻地制约着语言结构的形成与变化。认知功能是语言帮助语言使用者获取外部信息并对之加以处理的功能,传通功能则是语言帮助语言使用者传递信息以相互沟通和影响的功能。语言使用者主要是在这两种功能要求的支配下去组织语言符号而形成语言结构的。如果发现在这两种功能之外还有什么功能也在制约着语言的结构,那么它同样应该在一个层次中得到考察。 语言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应该是——语言结构(主要指的是句法结构)必须与某种功能结构保持着一致的关系才能保持自己在语言中的存在价值,也就是说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功能上得到说明和解释。这种一致关系有时是比较明显的,有时却因为历史的原因而与任意性的约定关系交叉在一起显得非常隐蔽。XY成员以往的大量研究都在致力于发现这种隐蔽的一致关系以期对结构做出功能的说明。 语言中有的结构受制于人在认知时的心理操作程序, 陆丙甫(1993)的轨层结构理论就试图阐明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句法成分间系统等级的顺序关系与心理操作策略间的制约关系,如果这种顺序关系发生了变化,也一定能找到认知上相应的原因。又如我们在对一系列客体做认知处理时,通常贯彻的是“由大到小”“由临时到稳定”的原则,陆丙甫(1988)的研究指明正是这两条认知原则制约着汉语多项定主语间的顺序结构,金立鑫(1990)也在对英语和汉语的时间、地点状语的顺序比较中探讨了其中的心理机制。除此之外,他们(1986)还试图从关系联词所反映的认知域的大小来解释汉语中偏正复句由于包孕能力不同而形成的等级关系。 语言中有的结构则投射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图景。 对此齐沪扬(1993)通过分析人的空间认知的基本构成,阐释了现代汉语的空间位置系统,并且涉及空间位置理解策略——如顺向策略、镜象策略、原向策略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戴耀晶(1990)运用了相类似的方法——通过分析人对时间进程中的事件进行认知的不同方式,来研究汉语的体“范畴”。邵敬敏(1993)则论证了“不同的量词实质上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事物的结果”,并从这一认知原则出发分析了量词的语义类别和语义特征。甚至人对社会结构的认知也会投射在语言结构上,刘大为(1990)在探究一个动宾结构为什么会带上两种不同语义性质的主语而出现歧义时,就利用了社会服务结构(如理发、修鞋等)对相应动宾结构的投射关系。 语言中有的结构所受到的功能制约来自传通功能的需要。黄锦章(1991a,b)比较多地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着重从传通过程对定向信号的依赖探讨了汉语中的话题结构以及话题的性质。方经民(1994)从信息结构分析了语言的传通功能,对各种信息以及焦点、预设、句子的功能切分等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讨论。邵敬敏则把传通(交际)功能对语言的制约用在他对疑问句的关系研究中,例如在探讨回声问(1992)时就以“理解焦点”“表达焦点”以及其他附加特征为依据。刘大为(1991)还借助于言说动词句的概念,研究了具有传通功能的言语行为与句子的关系,以及传通意图通过言说动词在句子中的体现。 语言结构的表现形式总是线性的,结构所受到的功能制约却通常是多维的或者说是立体的。余志鸿(1988)为此提出了主体语法的概念,他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在理解句子时的反馈现象对结构的影响。金立鑫(1992)却试图从建立一个中性结构入手,观察不同的功能要求加到这个结构上之后所引起的结构变化。我们通常观察到的语言结构是在一般的功能要求的制约下形成的,如果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功能要求,相应语言结构也会因为对这功能要求所做出的适应而发生异变。 刘大为(1992a)考察了文学活动中所产生的超常的认知经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修饰性成分在定、状语间的特殊移动方式,并且通过对破格句(1989)的探讨全面研究了各种语言结构因认知经验的超常变化而发生异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