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诗歌篇幅小,语言要求精粹凝练,尤其是近体诗,受字数、声律的严格限定,这种要求就显得更为突出,正如前人在评述五律时所说的:“五言如四十个贤人,着一个屠沽不得。”〔1 〕必须句句精心斟酌,字字反复推敲。同进,诗歌语言又要求有鲜明的形象性,要做到“叫人读了仿佛有许多影象跃跃欲出的样子。”〔2〕因此, 在近体诗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常有具象意味的实词占有较大的比例;诗人在“炼句”、“炼字”时也往往更注重这些实词。有些近体诗句甚至仅仅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如“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都是只“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3 〕连缀而成的“实装句”〔4〕。相对来说, 近体诗中虚词出现的频率则要低得多,有些学者便由此而论定省略虚词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认为虚词会影响诗歌语言的弹性美。闻一多先生就曾经说过:“本来‘诗的语言’之异于散文,在其弹性,而弹性的获得端在虚字的节省。”〔5 〕这话虽不无道理,但却似乎有点绝对化。虚词虽不象实词那样具有叙事状物、写景摹态等比较实在的意义和功能,但它在诗歌中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恰当地运用虚词不仅不会影响诗歌语言的弹性,妨害诗歌的审美特征,反而会有效地增添诗歌语言的审美效应。这一点早已为历代诗人的创作实践所证明。宋代诗论家罗大经曾经明确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要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6 〕这里所说的“健字”,即实词,“活字”,即指虚词。在近体诗中恰到好处地用虚词能细腻准确地表现出诗歌的气势、神韵、声情,传达出种种含蓄委婉的言外之旨,产生实词难以达到的审美效应。 二 近体诗中虽然虚词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门类却很齐全。除了叹词由于受近体诗句式限制(近体诗为五、七言句,而叹词一般独立成句)而极少出现以外,其他各类虚词在近体诗中都能见到,下面试举例分析。 (一)副词 副词虽属虚词,但由于它具有表情态、程度、时间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在近体诗中经常运用。常见的有:惟、亦、皆、且、犹、俱、空、自、更、岂、必等,如: 1、卷帘惟白水,隐几亦青山 (杜甫《闷》) 2、万象皆喜气,孤星自客槎 (杜甫《宿白沙驿》) 3、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杜甫《避地》) 4、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杜甫《出郭》) 5、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杜甫《咏怀古迹》) 6、花须柳眼各天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李商隐《二月二日》) 7、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又酬傅处土次韵》) 8、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是风流 (袁枚《钱》) (二)介词 常见的有:以、于、与、被、教、因、以、为等,如: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怀诸弟》) 2、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杜甫《瞿塘怀古》) 3、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杜甫《栀子》) 4、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杜甫《戏为六绝句》) 5、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贾岛《寄韩潮州愈》) 6、每被老元偷格律,常教短李服歌行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赠元李》) 7、良马足因无主腕,旧交心为绝弦哀 (崔珏《哭李商隐》) 8、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 口占示家人》) (三)连词 常见的有:若、虽、纵、缘、而、以、与、之等,如: 1、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杜甫《后游》) 2、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隋宫》) 3、柳陌虽愁风袅袅,葱河幸自雪漫漫 (章碣《春别》) 4、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也不消 (高蟾《春》) 5、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李商隐《随宫》) 6、得意醉而非醉侯,游身材与不材间 (胡诗庐《遣怀》) 7、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 (韩驹《阙题》) 8、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 ——“之”,按郭锡良先生说,为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定语与中心词。 9、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杜甫《题郑县亭子》) (四)语气词 常见的有:也、焉、矣、哉、耶(邪)、尔等,如: 1、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岛使来赊 (李商隐《昨日》) 2、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春日怀李白》) 3、高义终焉在,斯文去矣休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4、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杜甫《峡口二省》) 5、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6、有才不用今老矣,无谋自荐谁识之(苏轼《送任伋通判黄州并寄其兄孜》) 7、吾道非邪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陆游《望江道中》) 8、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 9、重对寒窗梦也耶,萍踪回首不须嗟。(韩子曦《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