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的同一性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典籍与文化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言和文字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关系。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长时期以来主要的课题之一。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在其长期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得到发展的。语言始终是先于文字而发展的。文字的出现,较之于语言要晚得很多。至今仍有很多民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人类是通过语言和文字交流信息和积累经验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将个人的智慧和经验积累起来,成为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则将永远停留在动物阶段,而不可能有现代人的文明。语言和文字都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它首先必须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任何人都不允许各行其事,否则的话,语言和文字均将失去其通用的功能。这就是语言和文字本身的同一性原则。同一性原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内,大家必须使用同一的语言和同一的文字。只有使用同一的语言和文字,大家才有可能利用这种语言和文字来相互交流,彼此之间才有可能相互理解。

      然而,任何客观事物之间的绝对同一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文字也不可能例外。语言和文字的同一性仅仅是一个原则。实际上,任何一种语言文字,在同一性原则的基础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既表现为时代性的差异,也表现为地区性的差异。就汉语和汉字而言,由于其时代的非常长远,以及其使用地区的非常辽阔,其时代性的差异和地区性的差异就显得特别突出。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种差异性的存在,而否定其作为基础的同一性原则。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和以青铜器铭文为代表的西周文字,即使在相同的时段内也存在着大量的异体字。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文字更形成了地区间的差异。异体字的大量存在,既是文字不够成熟的体现,也是文字不够规范性的体现。即使在秦汉时期,在大力进行书同文的努力之后,根据出土的秦汉简牍看来,异体字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即使是在今天,文字形体不规范现象,仍然未完全消除。文字的规范化问题,是一个长时期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尽管如此,文字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差异性的存在,并不能影响其同一性的主流。汉字自商代以来,一直起到记录语言使人们得以充分交流信息的功能和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语言文字也将不断地发展变化。旧的差异现象消失了,新的差异现象还会不断滋生。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同一性这一大的方向,语言文字的发展,就会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使其整个体系不断完善。

      语言和文字除了其自身各具有其同一性之外,语言和文字之间,也存在同一性的问题。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能够通过文字这一载体,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传之久远的。文字是语言的再现,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语言的发展,必然先于文字的发展,从发展这一角度来说,二者是不能完全同步的。但是,从文字用以记录语言这一功能的角度来说,当利用文字以记录语言的时候,文字又须是与语言完全同步的。也就是说,既可以使语言转换成相应文字,同时又能使文字转换成相应的语言,二者之间必须是完全同一的,不能有任何的差异。早期的表意文字尚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表意文字尚不能完善地记录语言,不能称之为成熟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非严格意义的文字。文字只有发展到表音阶段,才趋于成熟,才能做到在记录语言的时候与语言完全同步,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的文字。

      由于文字是语言的载体,使语言得以再现,因此,我们就有了可能通过古代留存下来的文字记载以了解当时的语言。语言包括语音、词素、语法诸种要素。由于汉字形体的构成只能表音节而不能表音素,加之汉语语音在时代上和地域上的差异,就使得我们在通过有关的文字以了解其所代表的语言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隋唐以来,由于资料比较完备,条件比较充分,研究中古的汉语语音,尚不存在太大的困难。问题在于研究秦汉及其以前的上古汉语语音问题。当时尚无反切,加之资料不够完备,研究起来,困难重重。学者们为了探索上古汉语语音体系,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原则。其主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同一性原则。同一文字形体必然代表同一语音,这是不可否定的原则。否定了这个基本原则,整个文字体系将趋于崩溃。文字所代表的语音必须是相对固定的。当然,时代的变迁可以使这些文字所代表的语音发生变化,加上“音随义转”,也会造成字音上的差异。然而这些变化和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在同一性原则下的变化和差异,是属于“万变不离其宗”的性质。根据语言文字的同一性原则,学者们一致认为,汉语的韵部体系必然是同谐声必同部,同协音必同部,相通假必同部。声类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论证前题。只有依照这个前题,才有可能分析、归纳和论证那些纷纭零散的资料,形在一个完整的体系。迄今为止,学者所整理出来的上古汉语语音体系,由于仅仅局限于春秋战国秦汉之间的有关资料,其上限不超过春秋战国,因此,所谓“上古”的概念,是有局限的,并不包括商周在内。有的学者提出了同字异读的问题,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语言和文字的同一性原则。这些学者认为,商周古文字中存在着同字异读的现象,其依据是,这些同一的文字形体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读音。其主要的根据是这些商周的同一古文字形体,由于其所表示的概念不同,后来在形体上亦有所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文字形体,在已知的上古音素中是不能相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