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语(pidgin)和克里奥语(creole)有时又合称混合语(mixed languages),边缘语(marginal languages)或者重组语(restructured language)。Pidgin这个名字来自Pidgin English,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形成于十八世纪的广州,是来中国的英国商人同中国人进行贸易时使用的工作语言,词汇以源自英语的为主,杂有来自广东语,葡萄牙语,马来语以及印地语的少量字眼,而语法结构则基本上是广东话的。广东人说洋泾浜英语时基本上按照广东话的语音和音系规则行事,把源自其他语言的词汇都加以改造(Shi 1991),象pidgin这个词就是英语的business经过广东人的变音而形成的(Shi 1992)。到了十九世纪,上海成为另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洋泾浜英语开始在那里流行。洋泾浜是旧上海的一个地方,靠近今天的外滩,上个世纪时是涉外贸易的一个中心,洋泾浜英语因使用地点而得名,也算是名正言顺的了。 Creole这个词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creāre(创造),葡萄牙语把综借来成为criar,意为抚养孩子。在巴西人的葡萄牙语中这个词经过演变成为crioulo,用来指土生奴隶,就是非洲奴隶在巴西生的子女,后来又扩展到泛指在美洲出生的欧洲或者非洲后裔,然后进一步用来指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这个词借到英语里就成了creole,在法语里是créole,而且慢慢地变得专指语言,而且是专指边缘语言中的一类(Holm 1988)。 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语在语言学上都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并非一清二楚,但是这并不妨碍语言学家替大部分的混合语分类。一般说来,如果两种语言互不相通,在经常相遇的情况下,说这两种话的人就必须设法建立用来交际的共同语言。要是受到某些社会因素的制约,如缺乏信任,地位悬殊,交际的时间和频度不足等等,使得任何一方都不能掌握另一方的语言,最终建立的共同语言就往往是洋泾浜语。在双方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地位高的一方往往会提供洋泾浜语的大部分词汇,而地位低的一方则影响语音,语义和句法等方面。通常把前者的语言称为高层语(superstrate language),而把后者的语言叫做低层语(substratelanguage)。洋泾浜语既不是高层语的变种,也不是低层语的亲属语,而是具有独立地位的,为满足某种特殊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形式的共同语。至于学说第二语言的人讲的不正规外语,则因人而异,没有固定形式,一般都不认为是洋泾浜语,而是称为次语(jargon)(Todd 1990)。 克里奥语通常由洋泾浜语发展而来。洋泾浜语本来是为了应付有限的交际而形成的简单语言。等到以洋泾浜语为唯一交流工具的群体有了下一代,洋泾浜语就成了母语。既然是第一语言,就必然要应付各种复杂的交际情况,洋泾浜语原有的手段肯定不会够用,词汇,句法以及语用系统都会迅速扩展,这就形成了克里奥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克里奥语是成了母语的洋泾浜语。 1.混合语研究的历史 在近代世界史上,大部分的混合语是随着殖民主义扩张而产生的,而且以殖民大国的语言为高层语。这就造成了一种错觉,似乎混合语都是欧洲语言的变种。再加上殖民主义者同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单纯的语言问题又往往跟社会及政治问题搅在了一起。许多欧洲人把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语看成糟蹋得不成样子的欧洲语。殖民主义分子则以此来证明殖民地人民低能,无法学好宗主国的语言。 即使是专门研究语言的人们也不能幸免,长期以来,不少欧美语言学家认为混合语是不规范的欧洲语,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不良产物,因而没有学术研究的价值。连结构主义的大师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 1993)都把混合语看成是不正常的,被曲扭了的高层语,所以不值得研究。这种错误看法在我国也有过影响,有人就认为洋泾浜语是对民族语言的污染。 不过,看到混合语在语言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也并不乏人。一般认为,第一个对混合语进行科学研究的是美国的VanName(1869—70),他研究了分别以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英语为高层语的克里奥语,找出了它们的不少共同特点,并且指出克里奥语是从洋泾浜语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应该同其他语言的进化发展属于同一性质。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批研究混合语的文章(如Coelho 1880—86,Adam 1883,Harrison 1884),德国语言学家Hugo Shuchardt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且深入研究了不少与葡萄牙语有关的克里奥语,第一次从理论上探讨了混合语形成和发展的机制。Schuchardt在1880到1914年之间一共发表了四十多篇关于混合语的文章(如Schuchardt1882,1914),讨论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语的生成发展和消亡。现代混合语研究的许多理论,如低层语影响论和幼儿语论等等,都可以从这位克里奥语研究之父那里找到踪迹。 与Schuchardt差不多同时进行混合语研究的还有荷兰的D.C.Hesseling,他主要研究与葡萄牙语有关的克里奥语以及南非的阿非利冈语(Afrikaan),在1897年到1934年之间写了不少关于混合语起源的文章(如Hesseling 1897)。他的观点与现代的普遍语法派颇为相近。不过,本世纪初对混合语的研究最具影响的则非丹麦语言学家Otto Jespersen莫属。他在《语言论》(1922)里花了整整一章来讨论洋泾浜语及其他混合语,其观点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Jespersen倾向于把混合语看成学得不完善的高层语,但也认为在混合语的形成过程中人脑的固有语言功能和社会因素都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