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话是汉语方言的一种。平话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使用人口近300万。根据平话的内部特征,可分为桂南平话片和桂北平话片,但彼此间差异颇大,不能通话,需要做分片的研究。本文只讨论桂南平话片,其分布包括被称为“平话”(邕宁县、扶绥县、崇左县、龙州县、大新县、马山县、宁明县、田东县、田阳县)、“客话”(宾阳县、上林县、横县)、“蔗园话”(百色市、宁明县)、“官语”(田林县)、“六甲话”(三江县)、“百姓话”(柳城县)、“粘米话”(钦州市)及乐业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县等县市的桂南平话小片。 一、桂南平话人的祖先和祖语来源 桂南平话人多说其祖先来自宋时山东一带,是随狄青而来到广西。有的更说其祖先是来自宋时山东登州府、青州府。如,今南宁亭子乡、津头乡及横县等地的雷姓平话人的族谱上均记载:“(始祖)次一公,名大据,原籍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苑……狄青见我次一公德才兼备、文武并举,甚为器重,任公为指挥使”,在“雷氏大宗祠”里,立有一块刻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的“大宋都指挥雷大始祖次一公纪念碑”,碑上写道:“迄于今日邕、横、宾、永(今属横县)而外,如贵县、桂平、武宣、来宾、迁江(今属来宾县)、上林、象县以迄于左右两江及广东之钦廉等县均有雷姓子弟,是皆公之后裔也,不宁惟是,广西南部一带所在多有操平话及其同类语音之居民,是皆宋时随狄武襄南征军士之后裔也”。 以上口碑传载的关于桂南平话人之先祖是来自宋初山东登、青一带的说法,证之以历史文献,大致是可信的。如,明嘉靖《南宁府志·卷一》:“南宁府士厚民纯……人品同青、兖”。又《永乐大典·卷8507·南宁府·建武志》“军额……澄海三十一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东朝天门内。澄海三十二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州东白塔城望京门内。澄海三十四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子城之东。澄海三十五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子城之东。澄海三十六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州南,去城一百五十步。澄海三十七指挥,额管五百人,营在州南,去城二百步。不系将驻泊军”。(即不是驻泊军而是屯于州的“屯驻军”——见赵秀昆等著《中国军事史三卷·兵制》第310页。)在该《建武志》所载的《建武军图》上,可看到当时的澄海三十六指挥、澄海三十七指挥的屯驻地就是今南宁亭子白沙村一带。与以上南宁府志所载相勘证的,是《宋史·卷189·兵志》有载:“庆历中招收广南巡海水军忠敢、澄海”。至于这些名为“澄海”军的兵士从何处募征,《苏东坡奏议集·十四·卷二·登州召还议水军状》有如此记载:“庆历二年知州(即‘登州知州’)郭志高为诸处差来兵马,头项不一、军政不肃,擘画奏乞创置澄海水军弩手两指挥”。以上《建武志》所记乃宋熙宁前兵事,再从宋史和苏东坡奏议所载,可知这里的“澄海”、“澄海水军”或“澄海水军弩手”当同指“澄海”这支屯戍军。据宋初募兵之制,此军创置之初,征募之兵士当是来自登州及相邻的青州。而当时屯驻南宁州城的,仅“澄海军”便有六个指挥,3000人之多,由此不仅可见,自宋皇佑年间广西侬智高起兵反宋后,南宁已被宋朝中央政权视为南疆屯戍之重地,也可证实,这些当年给桂南带来其家乡话——即今桂南平话的屯驻军士,应是来自山东登、青一带。这样,可知今桂南平话人的祖先多来自宋时山东登、青一带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除以上族谱、碑记及文献材料外,还可从语音上证之,即今山东文、荣方言里,中古全浊的塞音和塞擦音在口语中仍有一部分念不送气清音。[①]而这种保留在文、荣方言白读中的特征遗存,与整个北方方言的演变趋向截然不同,却与今桂南平话的“凡中古全浊塞、塞擦音声母平声字今均念不送气清音”这一成系统的特征相一致。现将今山东文、荣方言口语里尚保存的读不送气清音总共五十字与亭子平话比较如下表:
从以上可见,桂南平话人的祖先确是来自宋时山东登、青一带,桂南平话与山东胶东半岛方言有密切的亲属关系。 二、桂南平话的代表方言和“平话”名称的由来 从桂南平话的形成历史和现状看,它的代表方言应是今南宁市亭子乡平话。 亭子于民国前为宣化县(今邕宁县和南宁市区)平南乡,又称“平南村”,在宋前为古邕州城(邕州城,在今南宁市区,为古时南宁府治及宣化县治的所在地)所在地。如乾隆七年《南宁府志·卷十四》:“雷庙在城南平南村,建自隋唐,前为古邕州旧迹”。民国莫炳奎所撰《邕宁县志》:“古城在今亭子圩,今之雷庙是其旧址云云”。亭子因其紧邻州城,土地平沃,故一直是屯戍驻军要地,加上,它毗邻邕江,上接左、右两江,下通郁江、浔江,中连广西之古官道,因而又是桂南重要的物资交易及集散地。此外,它还是旧时桂南各地平话人每年开春祀神、祭祖、唱傩、舞龙,庆祝三天的中心地。如亭子籍学者雷焕宜有文说道:“亭子是南宁近郊最大的圩镇,隔邕江与市中心相望,至少在晚清时已具规模了。更兼亭子圩附近昔日有声名远播的雷庙,每逢‘雷祖大帝’诞辰(农历正月十六),八方信士云集,舟楫横江塞岸,极一时之盛[②]”。这里的“八方信士”实多为来自桂南各地的平话人。因“雷祖大帝”是旧时全体和今日部分桂南平话人信奉的神灵。从以上可见,亭子于宋前曾为州治所在,宋后一直为桂南平话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亭子平话为代表体系的平话在民国中期一直为南宁这一桂南政治中心地的统治语言,如,民国二十六年《广西邕宁县志·言语》:“兹就当地交际。而定为固有之音者则有四。所谓官、平、土、白是也。自中原南迁者为官话。衍为平话。来自广东者为白话。余为土话。土话(笔者注:即“邕宁壮话”)最古。盖秦汉间土著之民所留遗也。然总以平话为流通。”因而使亭子平话成为了桂南平话的代表权威方言,在维护桂南平话至今仍有的很强的内部一致性上起着重要的轴心凝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