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语言学的论述和对当代语言研究的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许多经典著作中多处论述了语言学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语言的起源、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和思维、语言结构和系统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方言的界限和模糊论,以及词义的发展等问题。本文分12个方面来论述马、恩有关语言的思想,说明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并对在语言研究上背离马、恩所论的原理提出了批评。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语言学 系统论 模糊理论 类型学 庸俗社会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下面简称马恩)关于语言学的论述可分为14个方面。第一方面“历史比较语言学和词源学”将发表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二方面“语言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已发表于《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3期。本文所论为其他12方面。

      一、系统论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即只是孤立地比较单个的词及其语法形式,所以被后人斥之为原子主义的研究方法,即将上述语言现象看作像单个的原子一样,而没有把它们看作一个系统。这一缺点为索绪尔所开创的结构主义所克服。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下面简称《教程》)虽然被公认为结构主义的开山之作,但他只一处用了structure (结构)一词,在其他地方用的都是systeme(系统)。 他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共时语言学应研究作为系统的语言,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个别语言现象。他在《教程》第二编第六章中说:“实际上,观念唤起的不是一个形式,而是整个潜在的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人们才获得构成符号所必需的对立。”索绪尔在这本书中七次谈到语言系统,两次谈到语音系统,一次谈到文字系统。

      1932年正式提出“系统论”这个术语,将它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和理论的学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特朗菲,但是现在不少人认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一些中外学者——包括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甚至认为,马克思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先驱和奠基者。拉法格曾经谈到,马克思特别善于系统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他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且看到事物的深处,在相互作用中和相互反作用中来考察一切组成部分。‘……他所看到的并不是个别的离开环境的自在之物,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不断运动的世界’。……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便是体现系统原理和方法的典范。”〔1〕

      钱学森指出:系统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取得了哲学的表达形式”。苗东升在引用了这句话之后接着说:“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系统论思想最核心的内容。”〔2〕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系统”的另一译法——伍),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关于自然界的所有过程都处于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这一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3〕

      正是受了系统思想的影响,20世纪的语言学家在谈论历史比较方法时,强调应考虑整个系统。例如法国著名语言学家梅耶(1866—1936)在其名著《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中说:“就系属已经确定,并且按照一定方法研究过的各组语言来说,对它们进行比较,就是在它们之间构拟出一种原始的‘共同语’……。这并不是提出语言之间的一些局部的对应之处。语言内部每一项事实都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不应当把一件琐碎的事实和另一件琐碎的事实拿来比较,而应当把一个语言系统和另一个语言系统相比较。”〔4〕

      遗憾的是这种忽略语言的系统性,仅根据两种或几种语言中几个词在语音和语义的偶然吻合,就断言这些语言同源或这些词是同源词的做法,至今在语言学界还偶有所见。

      系统论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对19世纪末音位学的建立也有重大的意义。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音位学著作是1939年出版的用德文写的《音位学原理》,作者是布拉格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特鲁别茨柯依(1890—1938)。他说过:“我们生活的时代的特征是在一切科学中都有用结构主义取代原子主义,用普遍主义取代个别主义的趋势。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科学中都可以看到这一趋势。”〔5〕20 世纪“音位学”被改译为“音系学”(即音位系统学),也突出了系统论思想对这门学科的巨大意义。姚小平考证了索绪尔的系统观同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1767—1835)的系统观的渊源关系〔6〕。可见系统论是从19世纪一直贯串到20 世纪的一条重要原理,在这一原理的传播中,马恩的上述论述起过一定的作用。

      系统论的思想在语言学中特别容易被人接受,绝非偶然,因为语言特别符合系统论的五条基本原理:“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自然界任一客体都是由诸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自然界是由不同层次的等级结构组成的”,“自然界的任一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自然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自组织运动之中”。〔7〕

      鲁品越在《〈资本论〉中的系统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1 期)中力图发掘《资本论》中尚未被现代系统论发现或明确论述过的系统思想,其中重要的一条是表层结构决定深层结构的思想(虽然马克思没有使用这两个术语)。这指的是商品系统(表层系统)不过是生产关系(深层系统)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表层系统)不过是经济基础(深层系统)的反映。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28—)也揭示了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深层结构决定表层结构。前者指短语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的语法关系,这些关系不能直接从短语或句子成分之间表现于实际言语的线形序列(即表层结构)中看出来。当然,乔姆斯基的深层和表层结构同鲁品越所概括出来的《资本论》中的同名结构性质迥异,但其中也有类似的地方。我们不排除鲁品越的表述受乔姆斯基术语的影响。另一方面,乔姆斯基在其名著《笛卡儿语言学》(纽约、伦敦版,1966年)91页注〔51〕详细引用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和哲学手稿》(1844年)和《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的有关段落,说明乔姆斯基对马克思的这两部重要著作是有所了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