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例 编插句式是汉语的传统句法结构样式,然而它在各种语法系统中却没有记载。偶尔有人注意它,也只限于一般地介绍现象,并且命名各异,言人人殊。其实它是把结构相同、语义相关的至少两个常规语法单位(线性的短语,单句或者复句)作为原句,同步切分成等数的若干小节,再分层次排列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形式(混编的短语,单句或者复句)。典籍浩繁,语例分散,且从三国时期的语言材料里每国各举两条以见其例: 1、昔尉佗称帝,子阳僭号,历年未几,或臣或诛。(辛毗,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五) 2、昔百里奚、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罗、子奇以童冠而立功, 故《书》美黄发,而《易》称颜渊,固知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秦宓,《三国志·蜀书》卷八) 3、句践养胎以待用,昭王恤病以雪仇,故能以弱燕服强齐, 羸越灭劲吴。(蒋济,《魏书》卷十四) 4、昔营丘翼周,杖钺专征,博陆佐汉,虎贲警跸, 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兼霍光之重,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入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许靖,《蜀书》卷八) 5、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 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陆抗,《三国志·吴书》卷十三) 6、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故夏有多罪而殷汤用师, 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玉台有忧伤之虑,孟津有反旆之军。(陆抗,同上) 编插是句法结构与语义脉络的同时变化。就参与编插的某一原句而言,它的各个小节之间由于被属于其他原句的小节插入隔断,结构不再连贯;就处在同一层次上的各个小节而言,它们各自专属于一个原句,互不混淆移易。这样的交织着的一组原句,是迄今任何语法分析的手段都不能直接奏效的,只有按语义脉络把参与编插的下位原句一个个还原,才有进行常规语法分析的可能。上述各例,可依次图解还原如下:
这是由分别以尉佗(即赵佗)和子阳(即公孙述)为主语的两个单句编插成的语例:昔尉佗称帝,历年未几,臣;子阳僭号,历年未几,诛。“昔”是两个原句合用的领字,两个“或”是分置衬字,不属任何原句,说详后。
这是由分别论述选贤用能不论老少的两个二重因果复句编插而成的语例。例中的“而”是连系衬字,“固”是连词“故”的假借字,第三层换位。
这是由两个因果复句编插而成的语例:一句说句贱灭劲吴;一句说昭王服强齐。第二层的两个小节换位,下仿此。
这是两个二重承接复句编插的语例:昔营丘翼周杖钺专征,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秉师望之任,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博陆佐汉虎贲警跸,今日足下扶危持倾为国柱石,兼霍光之重,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这是由两个判断式因果复句编插而成的语例: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也;力侔则安者制危,盖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
这是由两个先因果后假设的二重转折复句编插而成的语例:臣闻《易》贵随时,故夏有多罪而殷汤用师,苟无其时,玉台有忧伤之虑;臣闻《传》美观衅,故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孟津有反旆之军。 图解显示出每例的两侧各为一个原句:已被纵线分开的是不同的原句的分用成分,亦即同一层次上的编插小节,未被纵线冲开的是不同的原句的合用成分,亦即每个原句都应该具备的语句部件。这种纵横交错的表达方式表明汉语的句法结构系统中自有一种网络式的平面结构模式存在着。这种句法模式的本质特点,在于它用一个语法单位(短语,单句或者复句)的形式包纳了两个乃至多个语法单位(短语,单句或者复句)的内容,在于表达之际的编插程序和理解之际的还原程序。 二、释名 还原后的编插句式必为一组平行的语法单位。比较这些语法单位可见:这种句法结构模式的三条基本规则:分用成分通常以层次为单位在字数(音节)和结构上两两相当,这是分用成分的对称性原则;合用成分的字数(音节)和构造乃至它的有无,随具体语例和所在层次的不同而各异,这是合用成分的随遇性原则;作为原句的语义脉络的体现形式,各个小节在本层次的位置通常是一定的,这是编插的序位性原则。迄今的各种在线性语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法概念不足以说明编插句式的构造规律,仅有三条基本规则仍不足以解释一切编插语例。编插句式还有次范畴规则合用、换位、参差、衬字,试定义并阐说如下。